腳痛到差點截肢 一根超音波導管救回壞死的「中風腳」

75歲的劉伯伯從5年前開始右腳走路會痛,看了醫生以為是足底筋膜炎,但貼了痠痛貼布卻沒有什麼效果,過程中疼痛感還從腳底、腳踝、小腿一直延伸到大腿跟髖部,需要拿拐杖走路,不過症狀時好時壞,所以也沒有特別注意。結果今年開始右腳非常冰冷,痠痛、抽痛而且還發白,所以急忙到大醫院急診,但還是覺得只是小問題,所以當聽到「馬上安排住院」的時候,劉伯伯真的傻住了「什麼?有這麼嚴重嗎?」

腳是人類第二個心臟

「腳是人類第二個心臟,血管最長,但最容易被忽略。可是8成的下肢急性血栓都是來自心臟,所以不趕快處理,除了截肢還可能致死。」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說,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栓塞是周邊動脈塞住、血液不流通,劉伯伯送來的時候雖然自己覺得「還好」,但其實許多肌肉已經壞死了,再晚一點就可能截肢。

但走路會痛的症狀跟足底筋膜炎很像,張嘉修說,其實不是心臟專科的醫師,也沒辦法在初期的時候就判斷出來,但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可以判斷,就是「足底筋膜炎因為發炎,腳底會是熱熱的,但腳中風卻會是冰涼的。」

如果再一摸腳底的脈搏,發現很微弱的話,幾乎可以確定是腳中風,就要趕快來就醫,張嘉修說,或是貼了2週以上的痠痛貼布,足底筋膜炎卻沒有改善,也要做進一步檢查才行。

下肢動脈栓塞的症狀

  • 足底感覺異常:因為血液供應不良,會有類似足底筋膜炎的酸痛感。
  • 間歇性跛行:缺乏氧氣跟養分,容易累,所以走路會走走停停,腳無法出力。
  • 皮膚變薄、脫毛:失去養分供給,連皮膚也代謝不良,再嚴重一點就變成皮膚潰爛。
  • 冰冷、疼痛:缺乏血液,組織開始缺氧而代謝停滯。
  • 傷口潰爛感染:尤其是被當成一般痠痛時,一直貼藥膏更容易造成感染。
  • 截肢、死亡。

張嘉修說,雖然通常血栓只有1mm,甚至沒有一個小指甲大,但是造成的堵塞卻是很嚴重的,因為末梢的血管非常細微,如果不注意,很可能放到腳趾、腳底、腳背發黑,這時候就必須要截肢。

怎麼治療下肢動脈栓塞

因為劉伯伯的栓塞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從大腿一直延伸到膝蓋以下的3條小血管,只是最近才整個塞住,所以張嘉修說,這種沒辦法進行外科手術,討論過後決定使用「EKOS微導管震波溶栓」。這項手術進來台灣已經5~6年的時間,

這個手術的原理是在鼠蹊部開2mm的傷口,放入一條導管,再將帶有超音波震波節點的管路放入,到達血栓的位置,利用超音波的能量將血栓震「鬆」,再打入血栓溶解劑,溶解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只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手術時間、住院2天,比起傳統繞道手術的住院2週、4~5公分傷口,減少不少風險跟疼痛。

「因為急性血栓會有一層纖維,把紅血球、血小板通通包起來,變成一個緊密的結構,超音波就是把這個纖維震鬆,再用藥物溶解裡面的包覆物,所以用藥的劑量可以很少、效果卻很好。」張嘉修說。不過這種手術需要自費相關的醫材,約莫12~15萬元左右。

治療完之後還需要注意什麼?

不過下肢動脈血栓多半來自心臟,所以並不是清理完血栓就好,所以張嘉修又安排了其他部位的血管檢查,發現劉伯伯有高血壓、心房顫動,而且胸腹主動脈有剝離的情況,右大腿的血栓就是來自剝離的斑塊。雖然在沒有症狀時不需要治療,但就不能服用抗凝血劑,「所以當時還好是使用EKOS微導管震波溶栓,因為抗凝血劑的藥物可以用很少,才不會增加剝離的風險。」

不過張嘉修也強調,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缺乏運動或久坐不動、有三高問題、抽菸、有冠狀動脈家族史、過重,都是發生「腳中風」的高危險群,建議要多運動、多喝水,才能讓自己遠離危機。

延伸閱讀

心臟有問題不用「開心」了,只要心導管檢查和手術就搞定
大家都知道腦中風,你有沒有聽過腳中風?

圖、文/盧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