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螢幕上顯示腫瘤位置!一針ICG螢光顯影讓他少切一段肝臟

56歲的阿豪有慢性B性肝炎,而他一直有持續追蹤,結果在今年3月照電腦斷層的時候,發現左肝有一顆2.2公分腫瘤,疑似肝癌,而且還壓迫到肝臟右後側的肝門靜脈,醫師雖然建議他做手術切除,但也誠實告知因為辨認不容易,風險比較高,讓他一直很猶豫。

肝臟腫瘤怎麼切?

肝臟腫瘤要切除的時候,除了評估大小,還要評估生長的位置,而肝臟是血流非常豐富的地方,如果腫瘤已經侵襲到血管,除了切除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還要顧及手術後的血管、神經、淋巴等功能正常,手術的難度還是很高。

「接受肝臟腫瘤切除病人,大部分是因為肝癌及大腸癌肝轉移。這兩類病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腫瘤在發現時,可能不僅是單一顆。目前在手術中,常依靠超音波來確定腫瘤位置,但是當腫瘤太小(<1公分),或是肝臟表面太多結節,往往會增加腫瘤定位的困難。以往,某一些病人必須犧牲較多的肝臟,來確保達成腫瘤的切除。」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家豪說。

但如果利用「新型ICG螢光顯影輔助系統」進行螢光染色,因為腫瘤代謝螢光藥物的速度比較慢,只要等正常肝臟代謝完藥物之後,在系統上就可以清楚看到腫瘤的界線,可以切除完整腫瘤、又可以保留比較多的肝臟,增加手術的成功率、降低風險。

新型ICG螢光顯影輔助系統是什麼?

ICG(Indocyanine green,肝臟機能靛氰綠)是一種肝臟機能的評估方式,主要是測試肝臟解毒和代謝功能,在ICG打入身體前、15分鐘後,分別抽血採樣,檢驗血液中此種色素的殘餘量,正常值通常在10%以下。

但當肝功能不良時,肝臟解毒和代謝功能都會降低,百分比值就會上升,經由檢查結果判斷病人能接受肝臟切除的比例,確保病人手術後肝臟功能足夠,是肝臟手術前的一種標準檢查流程。但近幾年發現其實也可以利用這種色素的代謝功能,檢查正常肝臟跟腫瘤的差別,只要計算好時間,根本不需要再額外施打藥物,就能看到腫瘤。

圖說/利用螢光顯影輔助系統的負染色方式,辨認手術界線。

另外,ICG輔助系統可以同步處理白光、近紅外線的影像,讓距離顯示更準確,減少手術安全距離不足的情況。王家豪也說,運用螢光顯影系統,也可以用作染色方法,比如ICG注射到某肝臟血管,進而使得此處的肝段顯示出來,稱為正染法;或者是在某肝臟血管控制後,注射到靜脈系統,使得其他的肝段顯示出來,稱為反染法,讓平常不容易分辨的肝段給分辨出來,腫瘤切除更容易。

王家豪說,近年來,許多文獻指出,使用螢光顯影輔助系統可以找到更多超音波、甚至術前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無法發現的腫瘤;可偵測到最小的腫瘤有2毫米,目前文獻統計,此系統對於腫瘤的敏感度高達96%~100%,主要可以處理超音波沒辦法處理的表層腫瘤,而且屬於原本就有的標準流程,不需要再額外付費,對患者來說多了一項工具。

延伸閱讀

肝腫瘤治療新選擇 次世代微創微波肝腫瘤滅除術
小肝臟長大腫瘤就沒救了?質子治療讓她人生黑白變彩色
老翁22公分肝腫瘤無人敢開刀 台中慈濟余政展助他續享天倫
肝腫瘤多如滿天星 北榮釔90治療讓他一次就逆轉病情

圖、文/盧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