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時說不出哪裡痛?教你「體感痛」跟「內臟痛」分辨病情

當身體某個地方疼痛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看醫生。但是說不出自己「哪裡痛」,在我們去看診的時候,可能會跟醫生雞同鴨講半天。而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醫生沒辦法馬上幫忙解決問題,一定會讓人非常焦急。而《醫生,我怎麼了》這本書中,就提供一些判斷的方法,讓你可以好好的跟醫生溝通,也能多少了解自己現在的嚴重程度。

身體的痛分2種

身體表面感受到的疼痛稱為體感痛。體感痛是可以用手指出疼痛部位,位置特別明顯的疼痛。

像是皮膚、肌肉(橫紋肌)、骨頭、腹膜(肚子內側的牆壁),這些地方都具有體感痛的感應器。另外雖然平常很少會提及,但其實「血管的疼痛」也是屬於體感痛。除了割傷和瘀傷之外,像是發生在身體表面的炎症,還有腹膜因為某些原因而發炎,或是血管出現破裂或阻塞的情況時也都會產生體感痛,我們可以用手明確指出疼痛的位置。

既然特地取了名叫體感痛的名稱,當然還有不屬於體感痛的疼痛類型。那就是內臟痛。

「這個我知道。這就是內臟在痛對吧。」

沒有錯。那麼內臟痛的特徵是什麼呢?一路讀到這裡,大家說不定已經能夠隱約猜到答案,但我們還是要按部就班地來思考,好好地把內容記下來。「疼痛診斷學」的所有基礎就在這裡。

內臟痛的特徵,就是無法用手明確指出疼痛的位置。

當腸胃等臟器的內腔(食物通過的地方)有傷口時,我們多少都能夠感受到疼痛。但是,像胃炎或腸炎這類的內腔疼痛,我們沒辦法確切地指出特定的疼痛位置。

說得更精確一點,就是這種發生在腸胃內腔的疼痛,對人類來說沒有指出特定位置的必要。

各位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因為我們無法用眼睛看到腸胃的內部,而且就算知道疼痛來自哪裡,也沒辦法直接用手排除。即使可以正確地指出位置,大家不但看不到也碰不到。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無法做出任何處理。既然如此,當然也就沒有必要知道正確的位置。

內臟痛不會明確地告訴我們引發疼痛的地方,我們只能若有似無地把手掌放在正中間(身體中心),感受隱約又深沉的遙遠痛楚。用心體會這種沉重的感覺或是鈍痛。

內臟痛感應器是在偵測原始的疼痛。雖然能夠隱隱約約地感受到疼痛的存在,卻無法鎖定詳細的位置。

把體感痛和內臟痛分開來思考有什麼意義嗎?其實這個作法有助於我們推測疼痛的原因,也就是尋找疾病的所在位置,了解病情已經影響到哪些部位。

分析疼痛,了解痛苦的來源

接下來我要分析某位患者的主述。比方說現在診間有位這樣的人。

「原本是肚子中間開始隱隱作痛。之後過一段時間,疼痛慢慢移動到右邊的下腹部,而且還變得愈來愈嚴重。」

聽了這樣的描述,思考一下這是屬於體感痛還是內臟痛吧。

「原本是肚子中間開始隱隱作痛。」

我們向患者再問得清楚一點吧。可以更具體說明一下是哪裡在痛呢?你可以用手指出位置嗎?如果沒辦法明確地指出,用手掌來表示的話差不多就是在這附近嗎?

「呃⋯⋯差不多⋯⋯是肚子這邊⋯⋯在隱隱作痛⋯⋯(一邊用手壓著肚臍附近)」

這是典型的內臟痛。內臟痛就是讓人無法掌握疼痛的位置。

即使患者把手壓在肚臍附近,也不代表那一定就是疼痛的原因。

疼痛原因可能是胃,也有可能是腸。說不定還有可能是來自膽結石或心臟的疼痛!

這位患者也有提到:

「之後過一段時間,疼痛慢慢移動到右邊的下腹部,而且還變得愈來愈嚴重。」

這表示患者過了一段時間,就能明確指出是某個地方在痛。

分析疼痛,了解痛苦這個應該就是「在內臟痛之後,又出現體感痛」的重大線索。在患者身上的症狀,還有患者的主述中,就隱藏著能探索出患者身上到底是哪裡出問題的線索。

所謂的體感痛是指哪裡的疼痛呢?就是皮膚、肌肉、骨頭、腹部內壁、血管等部位的疼痛啊。原本只有內臟中心在隱隱作痛時,內臟痛會讓身體正中間隱約地感受到痛楚,但是當疼痛來源擴散到具有體感痛感應器的地方時,就會頓時冒出體感痛了。

出現在內臟痛之後的體感痛就是個嚴重的警訊。這代表炎症不只發生在臟器內,現在甚至已經擴散到了腹部內壁,看來原本的臟器很有可能已經被炎症破壞得滿目瘡痍了。所以在遇到從內臟痛轉換到體感痛的警訊時,我們必須仔細地評估病情。

壓痛/壓了之後放手更痛

試著壓一下肚子看看吧。

壓了壓肚子後患者覺得很痛!這個狀況叫做「壓痛」。當按壓處有發炎、腫脹等各種情況時,就會因為這些原因出現疼痛。

接著,放開按壓肚子的手看看吧。

把手放開肚子後,患者反而覺得變得更痛了!這種情況就叫做「反彈痛」。這個就很有名吧。

腹膜原本就擁有像彈簧床一樣的硬度,就像是一層包裹在肚子裡面的強韌內膜。炎症擴散到這裡的時候,當按壓肚子的手一放開,裡面的彈簧床就會澎咚澎咚地晃動。原本發炎的地方再加上「搖晃」,這時候就會產生疼痛了。腹膜的疼痛不是「隱約的內臟痛」,而是屬於「結實的體感痛」。反彈痛的出現,就是炎症已經擴散到腹膜的警訊,相當重要。

透過患者「針對疼痛的陳述」,我們不只要判斷疾病的名稱,還要評估病情已經進展到了哪一步,以及這個疾病為患者帶來了哪些惡劣影響。

——摘自台灣東販出版《醫師,我怎麼了? 從常見的5大症狀解答各式疑問》

延伸閱讀

身體疼痛不一定要照MRI 15分鐘的超音波也可以準到90%
常常下腹痛卻找不出原因 你可能被慢性骨盆腔疼痛纏上了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內文圖/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