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B肝、C肝是私生活太亂嗎?醫師破解5大保健迷思

1986年開始,台灣新生兒全面強制施打B型肝炎疫苗,所以B型肝炎的帶原率逐年下降。但仔細看每年的十大癌症死因,肝癌還是穩居前1、2名,而這些因為肝癌死亡的人,其中有90%,是因為B型肝炎、C型肝炎而引發癌症。

雖然B、C肝是個這麼嚴重的問題,但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B、C肝,也不知道是怎麼傳染來的,甚至還會認為「感染的人都是私生活太亂」,或是「生活習慣太差」,所以根本不會有檢查的動力。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則說,其實B、C肝的患者中,有4成不知道自己患病,換算下來有70、80萬人的感染源就在我們旁邊,比起生活習慣,更需要預防篩檢。

B、C肝的5個迷思

得到B、C肝,是因為私生活太亂/生活習慣差?

因為B、C肝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體液、血液,所以基本上跟生活習慣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肝臟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說,一般人認為可能是共用筷子、或是餵小孩子時,把飯在嘴裡嚼過才餵導致的感染,「但那比較容易感染的是A肝跟E肝,一般的日常生活,不太會有B、C肝的問題。」

高嘉宏則說,B肝主要的傳染途徑還是在生產的時候,經過母子垂直感染,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被感染過」,有些人可以自己產生抗體,其他人在新生兒全面施打疫苗之後,感染率也降低了;剩下的部分,就跟C肝一樣,大部分是透過血液感染來的,「性行為有,但比較少,所以只要記得戴保險套基本上都還安全。」

楊培銘說,像是打耳洞這種「見血」的行為,就很容易感染,所以建議一定要找有確實消毒器具、或是使用拋棄式器具的店家。高嘉宏則說,像是看牙醫、照胃鏡大腸鏡的時候,也是一個容易感染的時機,如果能先確認牙醫診所或是檢驗所、醫院有固定消毒的流程,或是詳細詢問醫師,更能預防感染的危機。

但如果真的要預防,最好可以去抽一管血,把B肝、C肝全部檢查一遍,高嘉宏說,B肝通常是小時候感染,所以抽血時如果沒有,通常不太會再有;而C肝可能會再感染,所以檢查過沒有,還是要持續小心。

得到B、C肝一輩子不會好?

在今年1月,健保署已經擴大C肝感染給付,只要有感染就能服用口服藥,而且只需要3個月左右的療程,就能達到98%治癒的效果,所以現在C肝已經是「可以治癒」的病了。

不過目前B肝還只能使用藥物控制,讓病毒不要持續造成肝臟發炎,楊培銘說,但現在B肝藥物已經進入人體實驗,預計5~10年之內會上市,也期望在2040能達到消滅B肝的目標。

B、C肝只要沒症狀,就代表沒事?

高嘉宏說,B、C肝要變成肝癌,需要20~30年的時間,這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沒症狀就不來治療,但B、C肝病毒還是會在肝臟內持續造成發炎,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而且是「回不去」的;原本早點治療,可以把肝癌風險降到幾乎沒有,但如果肝硬化才來治療,還是有40%的肝癌風險,越早治療是越好的。

吃保肝食品可以控制病毒?

「市面上的保肝食品,多半都只有動物實驗,沒有藥品的規範,只能當輔助啦。」高嘉宏說,不過台灣食藥署有核准一款護肝用藥「肝福」,其中的水飛薊素(Silymarin)的確有幫助肝臟代謝的效果,可以幫助維持肝功能,但無法消滅病毒,不要把這些「食品」想得太厲害。

B、C肝的藥物反而傷肝、傷腎?

高嘉宏說,「B肝藥物是不會傷肝的,C肝藥物是不會傷腎的。」不過B肝藥物有很多種,所以如果真的是腎功能不良的人,可以選擇不那麼損害腎功能的藥物。

而C肝的藥物,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在服藥的時候,短暫造成肝功能往上飆,不過因為治療期只有3個月,所以除非有造成死亡率80%的猛爆性肝炎的風險,不然其實都還好。高嘉宏也說,如果真的擔心,也可以配合上述提到的水飛薊素來「護肝」。

延伸閱讀

便秘會把毒素送回肝⋯檢查自己是否有這7種肝硬化危險因子
得C肝沒症狀、不治療 他拖10年再檢查「多了10公分肝癌」

人家說吃藥傷肝,那同時吃「保肝」食品可以嗎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