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別急著退燒 一張圖了解6種特殊症狀

現在即將進入開學季,很多3歲、5歲的小小孩是第一次離開爸媽,到幼兒園開始團體生活。不過生活環境改變、加上接觸的人變多,各種疾病也就跟著來。

但因為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很旺盛,所以很多疾病都會先從「發燒」開始,讓爸媽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引起的,可能就去診所拿個退燒藥給孩子吃了。雖然大部分的時候都沒事,但如果真的有事的時候,也可能來不及。

小孩子發燒的原因

大家在小孩子生病的時候,通常第一反應都會帶去附近的診所、或是最近的醫院看診,但其實不管是去醫院還是去診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小兒科醫師」,無論是小兒科,或是小兒耳鼻喉科、小兒感染科都可以,因為很多發燒的疾病是小孩子特有的,如果不是受過小兒科專科訓練的醫師,很難在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來,反而會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而通常小孩子的發燒是免疫系統在對抗病毒的過程,如果是一般感冒,除非一下子溫度飆很高,否則不需要吃退燒藥,可以多喝水,或是洗溫水澡來幫助度過這段發燒期。(參考閱讀:發燒時塗酒精可以退燒?其實這是把「燒」悶在身體裡

傳染力超高、併發症多的腸病毒

大家都知道腸病毒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手足口病」,手、腳、嘴巴會出現,或是像小水泡一樣的疹子。不過其實腸病毒的症狀很多元,手足口病只是其中一個,但通常都一定會有發燒的症狀。

不過最讓人害怕的,是因為腸病毒傳染力很高,也很容易引起出血性結膜炎、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腸胃炎等併發症,如果併發症太多,有可能演變成重症、也有一定的死亡機率;建議如果發燒超過3天以上,或是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還是送醫比較好。

https://photo-ac.com/tw/photo/2253384/%E5%AF%B6%E5%AF%B6%E5%93%AD%E8%91%97%E7%99%BC%E7%87%92-

僅次於感冒、流感的常見小兒疾病:中耳炎

中耳炎可能因為細菌感染,或是洗澡的時候水跑到耳道裡面造成感染,或是感冒病毒跑到中耳造成感染,原因很多,所以初期的症狀跟感冒很像,但慢慢的,耳朵可能會出現分泌物、或是耳朵疼痛。如果發現孩子一直頻繁抓耳朵,或是晃動耳朵感覺想把什麼東西甩出來,加上發燒3天以上,就建議送醫。

代表某種先天性疾病的泌尿道感染

寶寶的泌尿道感染主要是因為包尿布的關係,如果沒有勤於更換,便便中的細菌就可能跑到尿道、膀胱或腎臟。不過另外一個可能是,男寶寶因為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讓細菌更容易感染,所以如果1歲以下的寶寶出現黃疸、嘔吐、尿尿氣味變得很怪、食慾不振,又發燒3天以上,別以為只是小小感冒,還是要送醫!(參考閱讀:寶寶燒不停小心泌尿道發炎 加上黃疸或尿液氣味改變快送醫

可能會引起心臟病、猝死的川崎症

爸媽們可能很少聽到「川崎症」這個名詞,基隆醫院兒科主任謝王虎說,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又稱為「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意思就是這個疾病會侵犯黏膜部位,但通常不會有分泌物、也不會感染給別人,比較像是體質問題。

最典型的症狀有「雙眼結膜炎」、「口腔黏膜發紅、乾裂,而且舌頭像一顆發紅的草莓」、「手和腳水腫及發紅」、「全身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肛門周圍、手指腳趾脫皮」。所以又俗稱草莓舌症。

謝王虎說,5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川崎症,但最危險的是它會造成心臟的冠狀動脈異常,引發血管瘤、急性心臟病,甚至是猝死,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相關症狀,最好到醫院住院觀察。

延伸閱讀

孩子感冒發燒到38度,到底該不該吃退燒藥呢?
孩子上小學了!專家教你3要點選出「不彎腰駝背」的桌椅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