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大腸癌?醫師:95%大腸癌是息肉變成

出演新片《雙子殺手》的好萊塢影星威爾史密斯日前去做大腸檢查,結果意外發現有容易癌變的大腸腺瘤。而台大醫院內科教授李宜家也說,「大部分的大腸癌不是『突然』變成癌症,而是從息肉開始變化,所以有息肉就一定要處理,同時做後續的檢查。」

大腸息肉跟癌症有什麼關係?

一聽到息肉跟癌症有關係,大家可能會很緊張的想,「所以息肉是腫瘤嗎?」不過息肉並不是腫瘤,只是有變成腫瘤的可能。

用比喻來說,身體就像一棟房子,這棟房子每年都要進行維護,而息肉就像是在維護房子的過程中,不小心多灌了一些水泥進去、讓牆壁突起來,雖然本身只是無害的水泥,但突起來的地方因為破壞了房屋結構,很可能會變成壁癌,或是讓房子不穩。

而有95%以上的大腸癌,都是從腺瘤變成的,所以看到突起物,李宜家認為,還是建議切除,而且一定要問醫師切片化驗之後的結果,來決定自己之後要怎麼追蹤。雖然息肉長得很慢,可能需要5~10年才會變成癌症,但讓身體產生癌變的可能,也是一種傷害。

息肉分3種

  • 增生性息肉:良性,最常見,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有一半都有增生性息肉;但幾乎不會變成癌症,通常長在直腸、乙狀結腸2處。
  • 發炎性息肉:良性,但跟癌症腫瘤很像,血管都很豐富,可能會因為摩擦造成出血,所以會建議切除。
  • 腺瘤:容易變惡性、癌症,整條大腸直腸都可能出現,無論大小都建議切除,並持續追蹤。

誰會長息肉?

通常會長息肉的,有2種人,一種是家族基因遺傳,一種是腸道長期處在發炎狀態下造成;家族遺傳的人,就像房子的設計圖本身就有問題,所以息肉會一直長不停,而且整個大腸都會長;而生活習慣不良的人,就像偷工減料的建築師,蓋出的房子品質一定不良。

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說,「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是顯性遺傳,只要爸媽其中一人有這個基因,下一代罹病機率就高達5成。而息肉會在15歲或青春期過後逐漸出現,可以長到數千顆以上,會一直有腸道的問題,而有90%以上的人,在45歲以前息肉會轉變成癌,30幾歲就得癌症的機率很高。

另外一種腸道慢性發炎,則可能是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或是生活習慣不良造成,像是常常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或是有三高的問題,都會讓身體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影響腸道健康。

  • 自體免疫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
  • 抽菸(無論菸癮多小、或是抽電子菸都有危害)
  • 常吃辣、燒烤
  • 天天吃超高纖維的食物,頻繁讓自己脹氣或拉肚子
  • 水喝太少(每天喝不到2000cc)
  • 壓力過大
  • 有代謝症候群,如肥胖、糖尿病
  • 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 少運動的人(腸道變得少蠕動)

李宜家說,大腸癌早期治癒率有90%,如果在息肉狀態就切除,更是100%沒有危險,目前能夠最準確看到息肉、分辨息肉型態,甚至進行內視鏡切除的,就是大腸鏡;所以他還是建議要定期做大腸鏡篩檢,不過大腸鏡畢竟是侵入性檢查,不需要太常做,按照下列的標準去做就可以了。

  • 做完大腸鏡,大腸很乾淨,10年後再做下一次。
  • 發現1顆息肉,5年做一次。
  • 發現3顆息肉,3年做一次。
  • 發現5顆、或是變成癌症、有大腸癌家族史、遺傳性大腸息肉症,就一年做一次。

延伸閱讀

第一次做大腸鏡就上手!正確清腸3步驟給你超清晰大腸鏡
賀一航因大腸癌病逝 台大醫師教一招「最準症狀」判斷罹癌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第一名!除了大腸鏡之外還有什麼預防檢查?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