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品質差、渾身提不起勁?自律神經失調常見 7 種症狀、治療方式

不少人都會有這種狀況,晚上就寢時,明明人躺在床上,卻翻了很久才入睡,但到了深夜或是凌晨就會醒來,然後盯著天花板好幾個鐘頭,等到好不容易要睡著了,鬧鐘卻響了。雖然躺在床上7、8 個鐘頭,但扣掉躺很久才睡著、很快又醒來的時間,其實只有睡 3、4 個小時而已。這種翻來覆去,難受的過程,你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疾病 而是生理表現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單純的失眠,不是單純的疼痛、或是某個地方有什麼明確的狀況,而是一種說不出來哪裡不舒服、有問題,但渾身上下就是不對勁,就像一隻在身上的螞蟻,找不到在哪,但時不時咬自己一口,讓人難受。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其實往往不是身體問題,而是由於心理因素,例如壓力過大、憂鬱等等所引發的不適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常見有 7 種!

  1. 睡眠失調:失眠,睡眠品質變差,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
  2. 心血管疾病:血壓高、心悸、胸悶,容易頭痛頭暈
  3. 免疫力下降:一早就會打噴嚏、變得容易感冒,覺得免疫力下降
  4. 腸胃道症狀:脹氣、拉肚子或便秘,甚至有胃食道逆流
  5. 莫名的疼痛:渾身上下覺得痠痛、疼痛,甚至會有頭痛耳鳴,但找不出原因
  6. 心理出現狀況:情緒失調,出現莫名的沮喪、焦慮、緊張,覺得壓力很大
  7. 提不起勁:過度疲勞、或就是覺得哪裡不舒服

榮新診所疼痛科醫師梁恆彰說,自律神經雖然不是一個明確的器官,但卻是身體很重要的一個「指揮官」,也是健康的指標;如果自律神經失調,即使現在檢查不出任何疾病,過不久後卻可能會產生器官上真正的病變。而到底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症狀有哪些,又要怎麼預防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呢?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代表自己一直在『戰鬥』,一直處在打仗的狀態,身體使用過度,當然就容易毛病不斷。」梁恆彰說。

自律神經失調要看哪一科?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也屬於神經系統的一環,可能會因為某些疾病受損,像是大腦長出腫瘤壓迫到自律神經,或是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脊髓的疾病、腦神經或是週邊神經的疾病,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也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 如果出現不明症狀,跟肌肉、動作控管相關,建議可以去神經科就醫。
  • 但通常自律神經的「失調」,並不是神經本身出現問題,而是生活的壓力太大,導致內分泌與大腦的神經傳導不良;這部分則可以去看精神科,並檢測自律神經,找出是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或是兩者兼有的失調。

預防自律神經失調 醫師教你這 3 招

雖然自律神經分為交感、副交感神經,但我們一般說的自律神經失調都是指「交感神經失調」,因為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副交感神經像是「煞車」,失控的通常都是油門。「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息,不是單純的什麼事都不做,那樣腦子還是一直轉,是要真正的放鬆下來。」

一、運動

讓身體累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要過度勞累。

梁恆彰說,很多人是已經失調一陣子,神經無法放鬆,即使在放假休息,大腦還是不斷運轉,這時候可以採用「運動」的方式,因為運動之後身體會累,等於強迫啟動副交感神經;但是也不能太累,身體會因為過勞而分泌過多的亢奮激素,刺激交感神經,反而造成反效果。

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有點累」、「有點喘」,身體有點「痠」,這時候去吃個飯、洗個澡、休息一下,就能達到放鬆的效果。

運動被證實可有效降低重度憂鬱(示意圖) / 圖片來源:截自photoAc

二、做跟自己平常所做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因為要放鬆,需要「切換」的過程,如果一直做跟自己平常做的事情一樣的事,就沒辦法達到這樣的效果。所以梁恆彰建議,可以做一些自己平常不會做的事情,比如坐辦公室工作的人,可以轉換一下、出去外面跑客戶,或是給自己一個目標要達成,注意力一轉換,事情結束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放鬆。

三、尋求疼痛科的幫助

至於已經嚴重到,身體的疼痛持續好幾個月、精神恍惚或是憂鬱傾向,梁恆彰還是建議要尋求醫師的幫助,像是疼痛科、或是神經科,可以用一些放鬆神經的方式,幫助早點恢復。

文/盧映慈、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他 86 歲,身體像 56 歲!靠提升自律神經活性「返老還童」
自律神經失調不吃藥會好嗎?中醫用針灸穴位啟動自癒力
按摩 6 穴道,調理自律神經不失調
失眠、脹氣、精神差?擺脫自律神經失調就靠這 3 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