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常體溫不再是37℃!防疫第一線先學會5種量體溫方式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在短短2天之內增加14名個案,想要避免感染,就要讓人人都學會保護自己。而根據WHO宣布的10大症狀中,「發燒」是最常出現的症狀、有87.9%的人感染者都會有體溫偏高的狀況。

但,你知道自己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嗎?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發現,現代人的體溫,在19世紀以來,每10年平均下降0.03℃;尤其是男性,比起150年前的人,更低了0.59℃。「我們的生理已經有所不同,正常的體溫已經不再是37℃,而是36.6℃。」研究員Julie Parsonnet表示。

所以,如果用37℃當作發燒的標準,其實不是那麼的準確,研究員認為,現代人新陳代謝率減慢、身體發炎減少,都會導致正常體溫下降,每個人的體溫也有所不同,所以,真的要了解自己是不是「發燒」,應該要「早晚測量體溫」,找出異常的變化。

你知道自己的正常溫度是多少嗎?

一、這5個地方量體溫,結果都會不一樣!

「發燒」的定義,是指身體內部的中心溫度過高,像是直腸內、耳道內等溫度,而不是體表溫度,所以測量的工具、身體的部位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平常常用的量體溫方式有5種,其中以肛溫、耳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而常用的額溫、口溫、腋溫,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影響而偏低,通常額溫、口溫會比肛溫、耳溫低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0.8~1℃,所以在測量的時候,要記得必須扣掉這些誤差值。

如果以中心體溫≥38℃等同發燒,這5種量體溫方式的發燒溫度分別如下:

  1. 肛溫:38℃
  2. 耳溫:38℃
  3. 額溫:37.5℃(準確度較差)
  4. 口溫:37.5℃
  5. 腋溫:37℃

不過現在耳溫槍大缺貨,不少人都只能買到額溫槍、或是腋溫計,而這些器材在使用時,誤差值比較高,加上身體的體表溫度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所以建議在量體溫之前,要注意3點:

  1. 喝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都會增加體溫,建議在量體溫之前,靜坐休息15~30 分鐘,會更準確。
  2. 電子體溫計要定期校正,避免誤差。
  3. 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時,要夾緊溫度計,至少等待1分鐘,測得的溫度才會比較準確。

二、每天記錄自己的體溫,才能抓出「異常」

而最一開始的時候有提到,其實人類真正的溫度正在降低,有些人可能體溫本來就偏低、只有35~36℃,所以只要37℃,其實就可能是低度發燒的狀態;但事實上,還是有些人平常體溫就比較高,超過37℃、容易被誤認為是發燒,尤其是女性,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體溫本來就會偏高。

預防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也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有一位大姐在健身房用「額溫槍測量出37.8℃」,被列為拒絕往來戶,她做了許多血液檢查、肺部X光,通通正常;但後來發現,她早上的時候體溫大約37℃,但「到了下午黃昏的時候,體溫就來到37.7、或是37.8℃」,屬於正常的體溫變化範圍。

所以如果要「自主健康管理」,或是擔心自己感染、想測量體溫的人,應該要早晚測量體溫,畫出體溫變化的曲線,如果有突然增加的狀況,才能及早發現自己可能在「發燒」。

參考資料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大流行將至!外媒推薦:這些是你該準備好的東西

懷疑自己有新冠肺炎,要去哪裡篩檢?167家指定採檢醫院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