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對話─你是獵人,還是獵物?

圖片來源:pexels

陳亦云/綜合報導 許嘉真/美編

在職場上常會見到長官以毫不留情的態度斥責部屬的場面,絕大多數的人被長官責備後總會情緒因此受到影響,但還是有人能夠心情絲毫不受干涉。知名人力銀行副總洪雪珍形容檢視前後這兩種反應,就可以顯示出你究竟是「獵人」還是「獵物」。

洪雪珍舉例指出,她認識一名大主管(姑且稱為賴總),罵起屬下是各種譏刺與傷害,把人說到一文不值、一無是處,讓人以為自己徹頭徹尾根本是個廢物。其中,大家都看得出他尤其愛批評某位屬下(姑且稱為林經理)。

像林經理受到女客戶歡迎,賴總也能做出人身攻擊,說法很特別,他說:

「這個林經理沒一樣行的,就是喜歡跟女生ㄏㄨㄛˋ,怎麼會有出息?」

再來,林經理有抽菸習慣,賴總會用鼻子噴話說:

「連菸都戒不了,還能幹什麼事?」

反正林經理渾身上下都是可以挑剔的缺點,賴總也沒有打算放過任何一項,都能批評到體無完膚。可以想見,這兩人的關係相當緊張。

妙的是,在賴總跳到另一個同業之後,林經理獲得擢升為總經理,在業界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之後,賴總則反過來不時邀約林總吃飯與打球,酒後還勾肩搭背抱在一起,親熱得像是多年死黨。

在知道這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時,洪雪珍問林總,難道不覺得「噁心」嗎?林總居然睥睨她一眼,一副她婦人之仁似的,衝她一句「妳的想法也太沒有高度了」,然後回答:

「那又怎樣?我現在是總經理,目標是經營這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追求最大利益。」

「在經營事業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看的不過是『利益』。」

聽到這裡,洪雪珍坦承自己與林總看事情的高度的確有落差。不過,能說是一回事,能做到才是真本事,她認為光是情緒這個坎,一般人的確不容易跨越,有成就的人厲害就在這裡,不僅毫不吃力地跨過,而且一副沒事人似的,這種調整情緒的能力看似具有極高的心理素質,比平凡人高一等。

而為什麼有成就的人比較不受情緒的干擾,沒有其他的心理障礙,而呈現出較高的心理素質?洪雪珍分析,有成就的人比較「看不到」干擾,而普通的人「容易看到」干擾,說起來,是「看到干擾多少」造成的差別。

在地球上,人類是獵人,兩隻眼睛長在前面,視線範圍窄,只會緊盯著前方的獵物目標;相反的,其他動物是獵物,為求安全,演化的結果使得牠們的兩隻眼睛長在左右側,視線範圍寬廣,目的在於掃射周圍突如其來的各種危險,比如獵人。這個視線範圍的差異,延用到職場上,也可以將工作者概分成以下兩種人:

有成就的人屬於「獵人性格」

–目標導向,心無旁騖,專注在眼睛前方的獵物,看不到其他事物,雜訊少,干擾少,情緒少,不致受到不重要的事情所影響,容易成功。

普通的人屬於「獵物性格」

–視線範圍太廣,老是去注意無關緊要的小事,像是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自己的面子,心思不時受到牽動,最後就忘掉要追求的目標。

像上面賴總突然對林總表示善意,當一個過去對自己不好的人一改態度,突然地示好或巴結,這兩種人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

有成就的人看到的是「可能性」

–他們會緊盯著前方的大目標,想說對方可以幫自己成就哪些小目標,就會勇往直前,呈現趨利行為,目的在達成目標。

普通的人看到的是「風險性」

–他們會聯想到過去的記憶,懷疑對方居心叵測,一定有陷阱,必須加以提防,呈現避險行為,目的在求得自保。

這麼說來,除了「思考的高度」之外,還有「視線的廣度」在決定我們的心理素質高或低,那麼何妨縮小視線範圍,專注目標,減少非目標的干擾。

洪雪珍指出,假使在職場上,一直受到情緒的干擾,比如常常覺得很沒面子,或是常常覺得對別人很不好意思,或是常常覺得這樣做有失身分,或是常常覺得受到欺侮…其實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目標。這時候,需要做的事是停下來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

你想當一個專注於目標的「獵人」,還是一個經常受到別人干擾,陷於情緒困擾的「獵物」,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值得靜下來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