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再用「握手」打招呼?韓媒揭疫情後全球10大可能變化

在這場全球疫情浩劫中,人類必須在生活中重新做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外,還有經濟體系被受影響。韓國媒體《朝鮮日報》近期訪問24名國內外各領域知名學者,分析出即便疫情過後,全球的10大可能變化。

專家預測,疫情很可能會完全改變人類社會的流動模式。亞洲貿易中心主任德貝拉·埃爾姆說:「疫情已經在經濟、政治、社會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歐洲大學的布里奇德·拉潘(Bridged Lapan)教授則說說:「我們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會發生變化,需要保持警惕,以了解疫情為新常態。」此外他們也統整出十大改變點。

一、脫離全球化

由於經濟和工業發展下,各國加強了國際合作,使世界「全球化」團結在一起。但是疫情發生後將有許多每個國家因為封鎖,進入自己的時代。「去全球化」和「缺乏國際合作」會被視為新世界秩序的特徵。

丹麥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者雅各布森(Jacobson Saxobank)說:「直到2022年,我們才能恢復到先前的經濟水平。」與其減少海外工作,不如增加本國工作的趨勢,產業鏈將圍繞在國際和地區周邊重新組織,疫情恐怕迫使不少企業將生產地轉回母國。

二、集權主義可能出現並成為主流

由於疫情衝擊導致大量失業,各國政府也不斷花費大量的金錢對抗病毒,加上各國政府為阻止病毒,對於控制慾更強了。

經濟學者雅各布森說:「疫情可能會導致這種超大、超越憲法的政府崛起,且恐怕會導致極權主義」,就如同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之後,世界上出現了共產主義風潮。

三、經濟「日本化」國債提高

世界各國政府為了防止經濟下滑,都在積極地釋放貨幣,這樣的舉動卻可能導致國家債務增加,最終造成經濟「陷入長期低增長」的狀態,如同日本過去簽訂了「廣場協議」後所經歷過的「消失的20年」。

高秀野村經濟學家說:「通貨膨脹率正在下降的歐洲,存在經濟日本化的風險。」

四、歐盟存亡危機

英國脫歐後使歐盟遭受打擊,加上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在疫情中重創,歐盟的失衡狀態持續加劇,如果南歐的任何一個國家崩潰,那便意味著歐洲集體的衰退。

五、中國在國際間的地位

專家認為,中國大陸比美國早擺脫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影響利增強。但有專家持反對意見,認為中國政府的封閉性,保密性和不成熟的公共衛生系統,增加了全球各國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如果無法承擔國際中承擔責任,將很難被視為世界領先國家。

六、貧富差距促成民粹主義

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在美歐大多數封閉的行業都是服務業,例如飯店,酒吧和休閒場所等,大量低收入勞工失業,會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專家擔心,經濟的兩極分化更明顯,很可能會促成民粹主義。

經濟學家丹尼爾·拉卡萊·特里西斯·赫斯汀(Daniel Lakale Tresis Hestion)表示:「貧富差距也在中國、日本和美國出現,但歐盟是最脆弱的國家,忘記了社會政策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就業。」

七、居家辦公成主流

防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採取居家辦公,包含世界各國國家的官員,也進行遠端上班。經濟中心主任安德烈亞斯·派希爾(Andreas Paihill)表示:「遠端辦公將重新建立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並影響夫妻之間分擔家務,女性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機會大幅提升。」

八、不再用握手打招呼

政府目前正努力呼籲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避免跟人有不必要的肢體接觸,降低感染風險。專家預估可能在此次疫情後,「握手」這個舉動將不會再被視為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

九、「新冠肺炎世代」誕生

出生於1982-2000年的人,因為一出社會就面臨金融危機, 當時的「千禧世代」許多人找不到工作、背負沉重學貸等情況。

這回疫情也造成全球經濟重創,專家預測將有一波「新冠肺炎世代」(Generation C)的誕生,會是出生於1995-2010年的年輕人,可能也會處於同樣不理想的狀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將不只長期找不到工作,更要面臨負債危機。

十、善待自然環境

在此次疫情中,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改善許多環境的污染狀況,航班取消了95%,街道上看不到汽車,因為工廠、航空業通通停擺,自然所排放的廢氣也減少很多,對環境污染也改善許多。

由於大部分人有進行居家防疫,自然環境的污染狀況改善。專家預測,疫情將大大改變人類對環境和科學的看法,人類意識到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無助,對於環境會更加善待。

參考資料

거대정부의 진격, 악수의 종말… 코로나 이후 달라질 10가지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新「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現蹤跡!藉由「蜱蟲」傳染致死率最高達3成

這 5 種物品摸了千萬別摸臉!專家:這些地方特別容易感染病毒細菌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