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者的一天:在負壓隔離病房就像試管中的嬰兒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但雖然增加的確診者變少,還是有100多人正在隔離治療中,才20幾歲的Rita,就是這些人中的其中一個。

Rita是歐洲留學生,在疫情爆發之後好不容易回到台灣,卻被確診新冠肺炎,連家人都沒有見到面就住到醫院去了。在這幾個月的治療過程中,她跟外界隔絕,只能待在「安全」的負壓隔離病房內,讓她感覺自己就像被保護起來的嬰兒。

「如果出院,我第一件事想要好好的曬一下太陽。」Rita在接受《Heho》專訪的時候,在電話的另一頭笑笑的說,「我從來都不知道陽光是這麼珍貴的東西。」

「牆壁是半透明的,老實說在負壓隔離病房就像試管中的嬰兒」

在回到台灣的隔天,Rita就被送到負壓隔離病房住院,隔離病房有一面牆是透明的,以雙層玻璃製成,方便外面看到裡面的狀況,病房內裡面有床、櫃子、醫療設備、電視,還有一間獨立的淋浴間,一眼望過去就是全部。

Rita住的房間剛好在最邊間,所以還有窗戶,像是跟外面世界聯繫的「特別優待」,但為了防止外面看進來,窗戶做了塗層,即使站在窗邊也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

圖片來源:新冠肺炎確診者Rita IG(@ririchao ,經授權使用)

在空白、透明的玻璃屋內,頭上架著攝影機,Rita感覺自己就像試管中的嬰兒,給人觀察,而自己卻什麼也不能做。

「事實上在裡面還滿自由的,只要合理範圍內的事情都可以做,也可以起來走一走、動一動,看個電視或自己的電腦,但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其實只會想躺著多休息,希望自己快點好起來,說是自由,其實也沒有什麼自由。」

在Rita剛住院的時候,每3~4小時就要監測一次生理狀況,量血壓、血氧,或是抽血、照X光,「其實真的滿辛苦的,因為剛進來的時候身體特別不舒服,生理上、心理上的壓力都比較大,晚上基本上很難睡得好,隔天又要早起量血壓、量血氧,每天都很累。」

而每次照X光的時候,放射師都會推著儀器、穿著防護衣進來,全副武裝,照護的護理師也會穿著防護衣進來幫她倒熱水,因為病房內只有保溫壺,沒有可以燒水的熱水壺;一天都要穿脫2、3次。

吃飯時間到的時候,護理師會把便當送到病房內的傳送箱,有時候家人拿來的食物、衣物,也會透過傳送箱送到Rita手上;而那個傳送箱,一天也要消毒好幾次。

但為了減少接觸,同時節省防護衣,主治醫生沒有進去過Rita的病房,他們每天只能用電話或對講機溝通,透過2層玻璃看到彼此。

「我很感謝他們,雖然戴著2層口罩、穿著2層防護衣,但他們都還是很有耐心,很友善,也不會把我們當成把病毒帶回來的罪魁禍首,一樣全力的照顧,但同時又把我們當成一般健康人一樣聊天。」Rita說。

雖然主治醫師無法跟Rita面對面,但他每天都會打電話關心Rita的狀況,「如果那天有照X光,他就講X光的狀況,有抽血就講抽血,如果沒有做檢查,就是單純關心我『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還好嗎?』像之前還有在吃藥的時候,都會問我吃藥狀況還好嗎?都是用關心的方式。」Rita說。

至於天天見面的護理師,除了日常的關心之外,也會像朋友一樣,就是單純的聊天,Rita說,「其實我跟護理師的關係很好,他們私底下也會問我一些感情狀況啊,心情如何,問我的私生活,就像朋友一樣。」

這樣的互動,讓Rita多少放了一點心,但在病房裡,擔憂自己身體健康的心理壓力還是讓她很想趕快出院。

進來之後,時間會過得很緩慢,你會不知道今天星期幾,也不知道到底過了多久

「你知道嗎?你進來之後,你的時間會過得很緩慢,漸漸開始混亂,你會不知道今天星期幾,也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也不知道到底過了多久。」

Rita說,其實一打開手機、電腦就看得到時間了,但在日復一日的同一個空間裡,時間感會漸漸的模糊,不會再去注意現在是什麼時候,每天都是一樣的光線,一樣的空氣,睡眠時間還會被種種的檢查打斷,甚至連過去的一些時間節點都會慢慢遺忘掉。

圖片來源:新冠肺炎確診者Rita IG(@ririchao ,經授權使用)

而病房內的空氣是6小時全部換一次,出去的空氣也都是消毒過的,多少跟外面的空氣不一樣,像是台灣的空氣比較濕,這邊就不會那麼濕,總是會有一種,跟外面就是不太一樣的感覺。

在這樣的環境下,Rita在進來之後有點憂鬱,會莫名的想哭,但她知道保持心情愉快才能提升免疫力,所以一直很認真的想讓自己開心一點。

「家人、朋友都知道我的生活過得非常健康,不吃油炸物、不喝飲料,非常注重保養身體跟保持運動,也很重視防疫,但還是確診;但他們雖然很震驚,卻都會一直陪著我,時不時傳搞笑影片過來,講一些好玩的事,跟我視訊,分享發生的事情。」

像是有朋友在出去玩的時候,打視訊電話給Rita,說「這樣子好像是帶你出去看看外面的東西,拍風景給你看」,讓她非常感動。

而雖然見不到家人,每天跟爸媽的視訊,不只緩解見不到面的想念,也讓住在病房裡的時光不那麼恐懼跟寂寞。

「其實我們家很傳統,我們家人之間也很少表達愛,但得病之後,他們就變成容易、很容易表達,會問我好不好,跟我說『你要吃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穫!」Rita說。

當時Rita的媽媽還說,如果Rita的肺部留下後遺症,她願意割肺給Rita,Rita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出這個故事,還被大肆報導了一番。

「但我爸爸很可愛,他看到那個新聞,就打給我說,『我看到那報導了,你媽願意割肺給你,我是願意把命都給你!』我聽到真的覺得很可愛,眼眶都濕掉了。」Rita說。

Rita說,看到家人這些互動,是她在隔離生涯中最大的支持。

「我就是要為了他們勇敢起來,心情保持樂觀對我們來說,免疫力也會比較好,但難免還是會有失望的時候,當我聽到第3次採檢是又是陽性,也是偷哭,很想回家⋯⋯真的很想回家,很想要曬曬太陽,因為已經好久沒有見到太陽,就是一直在這間房間裡面,但就是家人朋友的鼓勵,讓我又勇敢起來。」

圖片來源:新冠肺炎確診者Rita IG(@ririchao ,經授權使用)

「我也知道,這個病是不可能2、3天就好的,每天也不太可能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家人、朋友的關心真的能讓我心情好很多,覺得自己是不孤單的。」Rita說。

出院後最大的願望是曬曬太陽

只是每天在房間裡,還是有漫長的等待、漫長的獨處,還有安靜得嚇人的時刻。

Rita說,通常面對這種狀況,她會試著冥想。「其實冥想還滿有用的,雖然我過去沒有接觸過,但在房間裡,我就是坐著,把燈關起來,專注在自己的呼吸,把負面的思緒淨空,正面的思緒讓它進來,然後調整呼吸,只做15分鐘,但思緒好像沒有這麼亂了。」

圖片來源:新冠肺炎確診者Rita IG(@ririchao ,經授權使用)

而另一個面對疾病的方式,就是分享。Rita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分享在個人IG上,也拍攝影片、接受媒體採訪,就是想讓自己跟病友們獲得更大的支持,而的確也有病友私訊她表示感謝。

「我們不像一般的病,不管是憂鬱症或是其他的疾病,是可以找到病友的,可以接觸其他的人群,跟其他一樣有這個病的人分享的心情,然後一起分享一直鼓勵、互相鼓勵,我們不行,我們連其他房間有誰都不知道,政府也很保護我們的資訊,這個病讓我們⋯⋯其實滿孤單。」Rita說,「所以我分享這些,希望讓大家更了解這個疾病,也讓病友們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

但再堅強的人,面對疾病都還是想快快好起來,Rita也不例外。

「我沒有曬到太陽很久了,如果出院,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好的曬太陽,隨便什麼地方,只要可以曬一曬太陽,感受一下外面的溫度就好。以前不知道這件事是奢侈,現在知道這真的是太奢侈了。」Rita說。

而面對出院後的生活, Rita還是先想到「我覺得還是要自我隔離一陣子」,因為她不確定到底會不會有併發症、後遺症,或是殘存的病毒在身上,所以曬完太陽之後,她還是會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暫時待一陣子,然後慢慢開始做心肺運動,讓肺功能恢復。

「很想趕快出院,回到自己的生活。」Rita說,「沒有人會故意把病毒帶回來,這就是全球大家一起共同經歷的一場災難,但我很感謝我生在台灣,有這麼好的防疫團隊,醫療團隊,讓我覺得我真的可以繼續堅持等待下去,因為我知道我會好起來。」

而現在的Rita,就是保持著這樣的心情,努力接受治療,期待著能出院的那一天。

採訪後記:

在文章刊登的前一週,Rita已經順利的三採陰性出院,並開心的回家跟媽媽過母親節。在出院前夕,她非常激動而且感謝,而能夠呼吸到外頭的自由空氣,也讓她表示,真的很謝謝我們的台灣防疫隊!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在國外2次都診斷流感,回國後卻確診!醫生還擔保:你是台灣人所以會沒事

【獨家專訪】謎樣的台灣英雄!范姜醫師手寫醫護出師表道盡前線英雄心情

新冠肺炎「疫苗」不是最佳解!台灣病毒學權威點出4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