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脫水更容易中風! 用「小中風」症狀,一張量表評估中風風險

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中風」是「冬天的疾病」。冬天因為天氣冷,的確容易讓血管收縮而導致中風,但其實夏天的中風機率,是跟冬天一樣高的。

因為夏天容易流汗、導致水分過度流失,讓血液變得黏稠而堵塞血管,冷氣造成的室內室外溫差,也容易造成血管收縮,所以發生中風的機率並不比冬天低;很多人常常在流汗之後會覺得頭暈,其實很有可能就是血液太過濃稠的警訊,甚至已經有「小中風」的症狀。

而小中風雖然只是暫時性的腦部缺血,甚至症狀發生的時候,只要休息5分鐘就會好,容易被認為是「太累」、「太忙」而沒有注意,但其實小中風之後的再中風機率特別高,可以對照自己的「中風風險評估表」來看,避免自己出現大中風,卻沒有辦法第一時間了解警訊。

照片檔 ID:847473216

中風風險評估表:ABCD2

中風以缺血性中風為大宗,大約占了70~80%的比例,也就是腦部血管出現血栓擋住血液通過造成的缺血,而一般認知中的小中風是「暫時性缺血」,占了缺血性中風的30%,症狀大概只會持續5~20分鐘,不舒服的感覺也能在24小時內恢復,所以被認為應該不會對大腦有太多的損傷。

但是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暫時性缺血就可能造成部分的腦細胞壞死,而且發生症狀的時候,沒辦法確認缺血的大腦區域,也不能判斷是大血管、還是微血管的受損,就算只是暫時性的,也不能覺得只是「小」事。

  1. 單側、少部分是雙側的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無力
  2. 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
  3. 微笑的時候,無法牽動臉部的肌肉,造成歪斜
  4. 講話的時候,突然覺得腦袋不清、聽不懂別人說什麼
  5. 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
  6. 走路時突然性的暈眩頭痛
  7. 原本開車或騎車技術沒問題,但在轉彎、或是倒車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判斷失準
  8. 性格突然變得很暴躁、記憶力下降

雖然小中風跟一般人害怕的「出血性腦中風」不同,不會當場昏倒、死亡,但這是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腦中風,發生率是其他腦中風的5倍,而且症狀輕微,但比起其他影響手腳功能的中風,更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認知功能,導致上述所說的血管性失智症。

而且會導致小中風,其實已經有腦中風的風險因子,像是肥胖、三高、抽菸喝酒、心血管疾病等,所以一年內再發生小中風、或是中風的機率,達到20%,比平常人增加4~5倍;如果自己是高危險因子、大於45歲以上,就應該定期做腦部電腦斷層掃描,追蹤自己的身體狀況。

ABCD2評分是一個常用於評估「短暫性缺血中風」(俗稱小中風)的人,在2天內再次中風的機率評分表。

總分最高7分,大於6分的再次中風風險為8%,小於4分風險為1%,而再次中風的死亡機率會2倍、2倍的疊加,腦中風學會建議,如果分數大於3分或並非第1次發作,應立即入院接受神經內科治療。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中風前兆來得快 醫師:用一條臉上皺紋來判斷

腦中風禍源藏在早餐裡!營養師點名食物地雷:讓你一次集齊膽固醇、高血壓

當心暈眩伴隨噁心想吐,可能是小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