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今年恐有可能爆發腸病毒大流行

iStock-952085912

陳亦云/綜合報導  何宜庭/美編

每年4到6月是腸病毒好發季節,且每3、4年會有一次大規模流行,一位兒童醫院小兒急診室主任在臉書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撰文表示,台灣上次腸病毒疫情大爆發是出現在2012年,到現在已整整相隔6年,超過以往平均每3到4年爆發一次的頻率,他擔憂萬一腸病毒之火被點燃,將可能爆發恐怖的疫情。

兒童腸病毒案例增加

該兒科急診室主任表示,最近他觀察到兒童流感與腸胃炎疫情雖然還在高峰,但沒有再惡化的趨,倒是兒童腸病毒的案例似乎漸漸變多,值得觀察,希望只是他個人多慮,自己所遇上的只是偶發狀況。

這位主任舉例指出,光是3月3日當天一個白班,他就收了3個因為腸病毒泡疹性咽峽炎無法進食的幼童住院。以他過去的經驗,像這樣的狀況通常會出現在炎熱的5到6月,鮮少出現在氣溫剛剛回暖的3月初。

0 歲到 6 歲的幼兒多數體內沒有腸病毒抗體

該位主任表示,自從1998年腸病毒疫情剛始出現始以來,從來沒有像目前這樣、已相隔6年沒有出現腸病毒大流行疫情的情況,也就是說現在 0 歲到 6 歲的幼兒,多數體內沒有腸病毒抗體,累積形成巨大的火藥庫,萬一腸病毒之火被點燃,可能爆發恐怖的疫情。

根據全國歷年腸病毒重症個案監測資料顯示,2005年時有142例,2008年時有373例,2012年時有153例,而今年的相關數據值得觀察。

注意洗手最佳5時機

兒科醫師指出,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傳染性強,容易會有群聚感,防治的不二法門就是勤洗手,而家長與各教托育機構應定期以500PPM的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以確保兒童就學所處環境的清潔,而洗手的最佳5時機則是「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如廁後」。

醫師提醒,如果幼童出現發燒、嘔吐、皰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現小紅疹或水泡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請假在家休息,不要出入公共場所,以避免傳播;若出現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併發重症前兆,務必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