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系統疾病包含了腎臟、尿道、膀胱等器官組織所發生的疾病,常見的有包括腎衰竭、腎結石、尿路感染、膀胱炎與攝護腺炎在內的多種疾病。

腎臟:腎臟和肺、腸道、皮膚一同負責排出身體內的廢物。腎臟為橢圓形的豆狀器官,比成人的拳頭略大一點。它們位於脊椎兩側,胸廓之下,外圍有脂肪層保護。
每顆腎臟約有100萬個過濾單位,稱為腎元,每個腎元都有一個腎絲球(球狀的微血管團)和一條迂迴曲折的腎小管。血液來到腎絲球過濾出原始尿液,流經腎小管時其中的水份、電解質和養份可以再吸收回來,最後的尿液集中到腎盂排出。
成人每天大約產生1.5公升的尿液,其量會隨狀況而變。一般而言,增加水份攝取時,尿液也隨著增加;而排汗量多,或水份經呼吸道逸散量增加時,經腎臟排泄的尿量就減少。有一些藥物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排尿量,如利尿劑。
腎臟在調節人體血液中的電解質(如鈉、鉀、鈣)方面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此外,它清除體內的尿素,這是胺基酸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
輸尿管:尿液匯集在腎盂,並且連接到輸尿管,使尿液流向膀胱,輸尿管的長度約為20到25公分。輸尿管壁的平滑肌會蠕動將尿液往下推送,每10到15秒就有一小段尿液進入膀胱。膀胱和輸尿管之間有防止尿液逆流的作用,所以尿液進入膀胱後不會流回輸尿管。
膀胱:膀胱是由肌肉包覆的中空器官,有如一個水球。它位於骨盆腔,藉著連到骨盆的幾道韌帶固定。膀胱儲存尿液,漲滿時變得比較圓,排空時又扁又小。正常膀胱約可容納500cc的尿液,大約2到5小時會漲尿而需要排尿一次。
括約肌是膀胱口外環狀的肌肉,控制膀胱排尿的動作,猶如縛住袋口的繩索。平時括約肌收縮,尿液不會流出,要排尿時則括約肌才會放鬆。膀胱壁本身則具有逼尿肌,收縮時會使膀胱內壓力增加,尿液隨之流出。
泌尿系統的功能
腎臟是最主要的泌尿器官,製造尿液、清除身體內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份,而藉由尿液排出體外。此外,腎臟也可以產生不同的賀爾蒙以及維他命,使其他器官得以正常的運作,比如產生紅血球生成素(EPO),以維持身體上紅血球的生產;產生維他命D,以控制鈣離子或其他賀爾蒙而維持血壓的高低。
當血液由腎動脈帶至腎臟後,血液中的水分、電解質、養分及廢物等會被「過濾」,形成原始的尿液;但是大部份的水分、電解質及養分,則會透過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重新回到血液中。
膀胱的功能是貯藏和排泄小便。經腎臟過濾之後的含有代謝產物的體液流入膀胱,形成尿液;當要排尿時,膀胱壁的肌肉收縮,出口處的括約肌放鬆,即將尿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