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 台灣累積675例重症死亡!平均9成有潛在疾病

台灣累積確診數量破萬,過去一段時間,外界對於疫情死亡個案都非常關切。今(5)日指揮中心專家分析本波死亡個案,以及確診者的治療情況。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從5/11 到7/4當中,本土個案累積 1萬3696例個案,雖然各個年齡層都有,但是50-60歲還是最高,平均年齡49歲。

至於重症的比例,優於重症個案2712人,統計下來重症比例為 19.8%。截止昨天為止,有 675人死亡,男性63.7% 女性36.3%,平均年齡是73歲。其中,有9成都具有潛在疾病的狀況。張上淳分析,從5/11-7/4 發病日來看,19周、20周的時候確診個案數最多,相對死亡率是比較高,分別是 6.2%跟6.7%。

「因為大量的個案發生,需要大量重症照顧,需要放在負壓隔離病房,但醫院不會有太多負壓病房,所以在這樣習慣下,大量病患要住進去,量能造成很大壓力,」張上淳表示,所以雙北個案當時還要轉到其他外縣市去照顧,後來專責加護病房、包括過去重症照顧團隊增加教育訓練。

張上淳分析,到26周以後,個案死亡率一直再持續下降,現在已經降到1%以下,實際為 0.4%,但最近兩周要再觀察一段時間,看後續有沒有狀況,但隨著週數發病,重症死亡率確實越來越低。

張上淳分析,在前一百死亡個案分析中,年齡平均也是73歲,那這些個案裡面可以看到,完整資料的82人,有潛在疾病高到9成5,最多的是高血壓糖尿病,其他還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或癌症中風等等。

「超過7成患者都有超過2-3種潛伏疾病,所以造成死亡高風險因子。」他指出。從發病到死亡大約是0-20天,平均是7天,但有時發病可能更早,但目前的計算方式,是由偵測到開始計算。

隨著照顧越來越好,醫療量能增加,個案都進入醫院後,後續個案主要還是有因為呼吸衰竭死亡,或多重性器官死亡為主,但數量上比較少。除此之外,有部分高齡患者是由於家人不忍心,選擇放棄急救後死亡。

文/林以璿、江宏倫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COVID-19 / 新增28本土!屏東增一例確診,曾搭指標個案計程車
整理包/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如何申請防疫補助?規定、條件、補助一次看懂
新冠快篩怎麼做?快篩、篩檢採檢 5 大 QA 一次看(不斷更新:全台快篩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