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微笑也能改善心情?心理學家:微笑表情的臉部肌肉伸展可讓人感到快樂

當感到快樂時,我們會微笑,但這會以相反的方式作用嗎?這個針對臉部表情影響人們情緒體驗的問題,一直受到心理學家的長期爭論,這個想法被稱為「臉部回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其概念為擺出微笑的表情,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快樂。

在最近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中,由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強而有力的證據,證實微笑表情可以讓我們更快樂。

史丹佛大學心理科學加速器主任、心理學家 Nicholas Coles 博士指出,這種影響雖不足以克服憂鬱症之類的狀況,但它為人們對於情緒的本質與其來源、機制提供了有用的見解。

探索情緒體驗的運作機制

Coles 博士表示,人們時常經歷情緒,以至於忘了這種能力是多麼不可思議。他強調,沒有情緒,就沒有痛苦或快樂,沒有苦難或幸福,也沒有悲劇和榮耀,這項研究顯示了情緒體驗如何運作的根本原因。

心理學家對於人類情緒的核心起源尚不清楚,一種理論認為,人們對情緒的有意識體驗是基於身體的感覺,例如心跳加快的現象讓人產生恐懼。臉部回饋假說經常在這個理論中被引用,但其中的一些實驗結果引起了質疑。

例如,一項開創性的臉部回饋假說研究表明,當參與者用牙齒咬著筆而不讓嘴唇接觸時,會啟動與微笑表情相同的肌肉,並認為眼前景象更有趣。不過在 2016 年,17 個不同的實驗室試圖複製這個研究的結果,但都失敗了,導致臉部回饋假說受到廣泛質疑。

Coles 博士在 2019 年針對此主題的研究進行分析時,結果似乎表明至少有一些證據支持臉部回饋假說。因此,他決定進行新的嘗試來解決這個問題,以說服懷疑論者和相信此理論的人。於是他協調了許多研究協議,涵蓋臉部回饋假說支持、反對雙方與中立者的意見,擬定出一套讓每個人都滿意的研究方法。

他強調,與其花好幾十年在網路和期刊上辯論,不如把關注此問題的人聚集在一起,設計出能讓雙方都滿意的研究,一方面可能說服理論支持者,這種效果不是真的,另一方面也可能讓批評者相信這種效果是真的。

研究團隊制定了研究計劃,其中包括 3 種眾所周知的方法,目的在促進參與者啟動他們的微笑肌肉。三分之一的參與者被指示使用口中咬筆的方法,另外三分之一被要求模仿照片中演員微笑的面部表情,剩下三分之一被指示將嘴角移向耳朵,使用他們臉部的肌肉提起笑容。

在實驗中,一半的參與者在微笑時看著小狗、小貓、鮮花和煙火的歡樂圖像,另一半的人只看到了一個空白螢幕。研究對象接著被指示在看圖像或空白螢幕時,使用中性的臉部表情。為了掩蓋實驗的真正目的,研究人員混合了其他幾個小的任務,要求參與者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每項任務結束後,參與者都會評估他們的感受。

微笑表情可明顯增加幸福感

此項研究蒐集了來自 19 個國家共 3,878 名參與者的數據,在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模仿微笑照片或將嘴角移向耳朵的模擬微笑,幸福感都明顯增加,但沒有發現口中咬筆的人產生情緒變化。

Coles 博士說明,在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假設 3 種方法都創造出微笑表情的正確肌肉位置,但證據表明,口中咬筆的情況可能並沒有創造出一種與微笑非常相似的表情。例如咬筆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咬牙,而這動作通常不存在於真正的微笑中,這是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儘管如此,其他 2 種模擬微笑的證據是明確的,並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也就是人類的情緒某種方式與臉部肌肉運動或其他身體感覺有關。

Coles 博士提到,微笑的肌肉伸展可以讓人感到快樂,皺起的眉毛可以讓人感到憤怒。因此,有意識的情緒體驗至少部分是基於身體感覺,比起以往任何時候,目前的研究結果都更接近理解情緒,這個身而為人的核心基礎。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1.參考文獻:A multi-lab test of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by the Many Smiles Collaboration

延伸閱讀
想從訊息中解讀別人的心情?心理學家研發從表情符號偵測情緒的工具
想改善學習效率與記憶力?科學家揭露增進大腦健康的 3 大因素
常用 FB、IG 的人更鬱悶?研究:長時間用社群媒體與罹患憂鬱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