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數字

病友分享

困境解方

醫療幫助

台灣乳癌年輕化居全球領先群,患者罹癌年齡更早過歐美近 7 年!
年輕病友面對疾病該如何自處,《Heho健康》透過與專家、病友的對談,提出對策與解方。

數據看乳癌年輕化

台灣乳癌年輕化居全球領先群,
患者罹癌年齡更早過歐美近 7 年!
年輕病友面對疾病該如何自處,
《Heho健康》透過與專家、病友的對談,
提出對策與解方。

數據看乳癌年輕化

乳癌年輕化並非台灣獨有,亞洲國家包括韓國、日本、中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皆有發現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罹患乳癌。過去台灣年輕型乳癌高峰在 40 至 49 歲,近 10 年臨床發現,有越來越多 20 幾歲到 35 歲的女性被診斷為乳癌。

醫生變病人!與過去的自己和解,重新定義「成功」

“自此不再執著於「成功」,體悟到「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
更加踏實而溫柔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鄭伃書

39 歲的鄭伃書是乳房外科醫師、同時本身也是位乳癌患者。2019 6 月被診斷罹患三陰性乳癌後,「人生劇本」頓時重寫。現在的她練習不再對未來恐慌,每天認真專注當下的生活,以自身經歷分享,陪伴癌友及家屬,一起挺過治療難關。

她直言,身為專攻乳癌治療的乳房外科醫師,對於「最熟悉的敵人」竟然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對她而言,癌症是老天爺給的厚重大禮,正因為曾經身臨其境,鄭伃書更懂得癌友的心情與憂慮,更能以同理心對待病人⋯⋯

人生計畫全被乳癌打斷!暫停鍵後,開啟嶄新夢想

“那年聖誕月我失去了右乳,沒關係乳房可以重建;
治療讓人生暫停也沒關係,因為我想活下去!”

—— 菲萌物理治療所負責人 曾子容

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的曾子容,在 31 歲時被診斷罹患乳癌,雖被醫師判定是初期乳癌,治癒率相當高,但她卻為了活下去,毅然決然將右乳切除,將癌細胞從身體徹底清除。

當時,她除了面臨失去乳房,還要擔憂與男友的感情是否該繼續,以及治療後會影響生育能力等,更別提她的人生夢想才正展開,卻要被迫按下暫停鍵,美好人生似乎將被這場大病奪走⋯⋯

“那年聖誕月我失去了右乳,沒關係乳房可以重建;治療讓人生暫停也沒關係,因為我想活下去!”

—— 菲萌物理治療所負責人 曾子容

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的曾子容,在 31 歲時被診斷罹患乳癌,雖被醫師判定是初期乳癌,治癒率相當高,但她卻為了活下去,毅然決然將右乳切除,將癌細胞從身體徹底清除。

當時,她除了面臨失去乳房,還要擔憂與男友的感情是否該繼續,以及治療後會影響生育能力等,更別提她的人生夢想才正展開,卻要被迫按下暫停鍵,美好人生似乎將被這場大病奪走⋯⋯

鬼門關走 2 次!重啟第二人生,勇敢是可以訓練的

“走過一次次手術、化療、乳房重建,連內心也蛻變成鋼鐵般意志。
「鋼鐵晴」以親身故事告訴大家:勇敢是可以訓練的!”

—— 年輕病友協會秘書長 陳渃晴

罹患腦瘤那年陳渃晴才 35 歲,經歷過開顱手術,原以為人生不會再發生更荒謬的劇情,卻在隔年診斷出乳癌一期。當下她覺得最可怕的腦手術都動了還有什麼好怕,但經過化療、手術後,愛美的她看著外觀劇烈改變,情緒瞬間決堤。

在熬過各種治療的不適後,還要隨時擔心癌症會不會轉移或復發,更要抉擇是否要進行乳房重建。今年是陳渃晴抗癌第 8 年,如今的她完全看不出來是個癌友,「鬼門關前走過 2 次,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只有健康跟快樂才是大事」⋯⋯

馬偕紀念醫院乳房醫學中心資深主治醫師李芳指出,與熟齡女性較為不同的是,年輕病友正值職涯、婚姻、生育、家庭等重要發展階段,在治療上面臨更多的抉擇與困境,需要更多幫助調整心理,才能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於 2022 年 10 月公布「乳癌病友家人心聲調查」發現,30 至 39 歲的病友在罹癌後最受影響的人生規劃是生育的延期(34.6%),20 至 29 歲病友在罹癌後最受影響的人生規劃則是婚姻延期或離婚(30.8%)。

對於年輕型乳癌病友來說,雖然可以在治療期間定期注射停經針減少卵巢傷害,並持續到治療結束之後保留卵巢功能,也可在治療前先行凍卵或凍胚胎以保留一線生機,但相對的可能也因治療而錯過最佳生育年齡。

乳癌治療的方式會依據停經前、停經後而有所不同。李芳提到,停經前女性可能還未婚、未育,考量患者未來有結婚生子的計畫,在進行各種治療前,會先與病患溝通治療後的副作用、對生育的影響等,再提供解決方案。

如化療前會先跟患者溝通,藥物會影響卵子的發育及功能,如有生育需求的年輕患者,在化療開始前,就請婦產科進行相關諮詢,是否冷凍卵子或胚胎。等乳癌治療穩定後,就能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宜停藥、懷孕的時間。

李芳 資深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乳房醫學中心

治療中最令年輕女性無法接受的是「外觀的改變」!李芳指出,對於未停經的年輕患者而言,乳房全切除手術的衝擊相當大,尤其是未婚、未育、未哺乳過的女性,會覺得女性象徵被剝奪,那種打擊甚至會影響治療意願。

不過就乳癌治療而言,治療方向是以「治癒」為主要目標,常規治療一定會有手術切除的部分,尤其是早期乳癌(第四期之前)患者,無論是停經前、停經後,都免不了切除的宿命。

新光醫院一般外科暨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表示,面對年輕型乳癌患者,醫師一定會想方設法替患者保留乳房,即使腫瘤過大無法保留乳房,也會先採取術前輔助療法,待腫瘤縮小後,再透過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讓癌友依然能充滿自信、抬頭挺胸,做個真女人。

她解釋,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可以讓癌友的外觀與生病前形狀差不大,可以穿上泳衣甚至泡溫泉,可以像其他女性一樣自在生活,不必擔心他人異樣眼光。

鄭翠芬 乳癌中心主任
新光醫院一般外科

根據乳癌防治基金會調查發現,乳癌患者治癒後,有超過半數(53%)康復者選擇重返職場,不過在回到工作崗位的過程中,卻未必都能順利。 其中,有 7% 返職者認為疾病對重回工作崗位帶來極大困擾,40% 表示稍感困擾。

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的「年輕癌友勞動力調查」發現,癌友在重返職場的過程中,認為最困難的挑戰在於,52% 的人表示雇主對自己的罹癌史有疑慮,加上身體狀況受影響,有 45% 難以找到可配合的工作型態。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李淑容表示,研究證明,女性勞動與國家總體經濟發展關聯密切,且女性生育意願更牽動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政府應以預後回歸角度來規畫相對應的婦女健康行動政策,創造強化女性勞動參與及保障經濟安全的環境。

然而,多數年輕病友因受限於經濟壓力而選擇不使用自費藥物,可能因此錯失早期積極治療的機會,增加後續轉移及復發的風險,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副理事長何雪萍呼籲社會及政府應重視病友的治療沉重負擔。

李淑容 教授
東吳大學社工系

何雪萍 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乳癌治療進步,有許多治療武器可幫助延長生命。目前乳癌第零期 5 年存活率幾近百分之百,第二、三亦有不錯的存活率,因此就算不幸罹病,也應充滿信心,不要諱疾忌醫。

而今乳癌治療除了注重成效,對於康復者癌後生活品質也是相當關注。在抗癌路上面臨的任何困境,不妨尋求醫療團隊協助,不管是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整形外科、家庭醫學科、婦產科、身心科等等都是治療最強後盾。

沒有人想得到乳癌,但如果已成為事實,試著敞開心胸、勇敢面對,配合醫囑,追蹤治療。珍惜每個小日子,雖然我們不能掌控生命的長短,但可增添生命的廣度與深度,讓自己活得更亮眼。

監製:張璨
統籌:邱玉珍
企劃:黃慧玫
採訪:邱玉珍、黃慧玫、王芊淩、謝承恩
編輯:黃慧玫、賴以玲
網頁設計:周蕊蝶、朱靜涵
視覺設計:巫俊郡
影音製作:郭庭甄、江宏倫、賴欣平、柯盛惠

發布日期: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