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臨床科學家發現,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能夠有效地與憂鬱症患者進行對話,並協助緩解他們的症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憂鬱症影響全球 2.64 億人,其中一半未得到診斷和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仍然存在很多汙名,COVID-19 大流行也顯著增加了受影響的人數。
在全球範圍內,醫療保健系統正在努力應對心理健康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包括聊天機器人在內的數位健康工具可以為不願意就醫的人提供及時的照護。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人口健康科學中心主任 Josip Car 博士指出,透過這項研究,我們展示了聊天機器人如何被使用,以及它們如何參與治療性對話。
據了解,聊天機器人是模擬人類對話的程式,它們越來越常被應用於醫療保健,以協助管理憂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整理幸福感。美國 2021 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22% 的成年人使用過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近一半 (47%) 的人表示,如果需要,他們會有興趣使用。
這項發表在《情緒障礙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的研究,是最早分析使用者與聊天機器人對話以評估其有效性的研究之一。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手機 App 商店的 9 個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其中 5 個至少有 50 萬次下載, 4 個是免費的,其他需要訂閱或一次性購買才能使用。
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腳本化的使用者角色對這些聊天機器人進行了評估,這些腳本使用者角色是為了反映不同的文化、年齡和性別而創建的,也表現出不同程度憂鬱症狀的行為。所有聊天機器人都與使用者進行富有同理心和非評判性的對話,並透過心理師和諮商師常用的心理治療技巧練習提供支持和指導。
聊天機器人支持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
研究團隊運用內容分析技術評估了聊天機器人回應的品質和有效性、個人化程度、支持憂鬱症患者自我管理的適當性,以及它們如何向使用者傳達同理心。研究也調查了聊天機器人如何引導使用者參與或完成提升情緒的活動,以及如何監測情緒和管理自殺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所有的聊天機器人都表現出一種「教練式」的個性,令人鼓舞和激勵。然而,他們的分析表明,雖然聊天機器人可以與使用者進行善解人意的對話,但無法提供個人化的建議,這個發現可能有助於應用程式開發人員設計未來的聊天機器人。
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研究員 Laura Martinengo 博士說,聊天機器人還不能提供個人化的建議,也沒有辦法提出足夠的個人問題,這可能是為了避免破壞使用者的隱私與匿名性。不過對於有需要的人來說,這些聊天機器人仍然是有用的選擇,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與機器交談可能比與人類交談更容易。
雖然聊天機器人能支持憂鬱症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自我管理,但研究人員表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改善聊天機器人識別有自殺風險的患者,並評估聊天機器人所主導心理健康介入措施的長期有效性。
文/孫珞軒、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心理問題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研究:腸道細菌可能影響憂鬱症狀
憂鬱症是成人最常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於憂鬱症的 5 大迷思與可能忽略的症狀
尋求醫療協助的同時也要懂得自助!改善憂鬱症的 9 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