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於《衛生政策與科技》(Health Policy and Technology)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因為對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手機應用程式缺乏信任,年輕人可能無法獲得他們需要的心理健康支持。專家指出,應用程式或網路資源對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問題,阻礙了年輕人的使用意願。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對信任和有效性的擔憂能夠得到解決,年輕人更有可能使用數位心理健康工具來協助管理壓力、焦慮和情緒低落等問題。
根據統計,大約五分之一 17 到 24 歲的年輕人有心理健康問題,而數位心理健康介入措施越來越常被視為一種解決方案,因為其方便性、易用性,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可以免費使用。
提供相關服務的包括正念冥想應用程式、評估應用程式(透過線上量表確定情緒問題)以及治療應用程式,此外,幫助人們管理心理健康的線上課程也隨處可見。然而,年輕人對這些工具的採用率很低。
數位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獲得年輕人信賴
對此,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研究人員調查了 248 名年齡在 17 至 25 歲之間的年輕人,並使用統計模型來評估他們對心理健康科技的態度,包含他們在使用科技之前考慮了什麼,以及先前的使用經驗。
研究發現,參與者對數位心理健康介入的想法相對中立,如果他們認為這項科技值得信賴和有用,就會有更高的使用意願。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塑造科技發展,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數位工具的潛力,以應對年輕人所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
數位心理健康服務只有在年輕人信任和認為有用的情況下,才能為他們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研究結果表明,應該專注於開發值得信賴的數位健康介入措施,並提供關於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證據,以提高年輕人的接受度。
研究人員強調,數位心理健康服務的程式設計師和開發人員,應提供高品質的證據和真實應用的範例,並加強安全性和數據管理。正如信譽良好的臨床醫師不會推薦證據不足的藥物或療法一樣,需要更加嚴格地看待相關數位應用的品質。
文/孫珞軒、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分析臉書貼文可辨識憂鬱和孤獨傾向!研究揭示社群媒體可用於心理健康風險評估
想從訊息中解讀別人的心情?心理學家研發從表情符號偵測情緒的工具
常用 FB、IG 的人更鬱悶?研究:長時間用社群媒體與罹患憂鬱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