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不是全天然就是好!部分植物成分具「光敏感性」仍可能致過敏

俗語說「天然ㄟ尚好」,但若用在化粧品上就不一定了!皮膚科醫師林昀萱於食藥署安全週報解析全天然的迷思以及天然成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她表示,化粧品在製造時通常不會只使用一種成分,而是會依照製程與成品需求,配合使用溶劑、界面活性劑等,才能做出最終成品。

為了避免產品發霉、變質,常會會添加防腐劑來維持產品的安定性,「因此除非是把花草葉片直接搗爛敷在臉上,否則「全天然」的訴求很難達成。」

    此外,林昀萱醫師強調,並非天然成分就不會對皮膚產生問題,有些植物成分有「光敏感性」,若使用到這類成分後直接曬到太陽,就可能導致過敏、皮膚炎的症狀產生,這類成分較常見的有檸檬、萊姆、佛手柑、芹菜等。

部分植物成分含光敏感性,小範圍測試、安全無虞再擴大使用

林昀萱醫師表示,有些民眾在使用植物精油後,會因過敏反應而前來求診,也曾遇過使用茶樹精油,導致皮膚刺激、灼傷等案例,建議購買時要多加留意。

    另外,化粧品因含有多種成分,在診治時難以直接確認是哪一種成分引起皮膚不適,因此民眾使用新產品時應先少量用在脖子接近臉的地方,或是手腕內側做小範圍測試,確認不會過敏,再大範圍使用。她強調,挑選產品時,不要抱持天然迷思,應以產品安全為優先。

    食藥署也提醒,化粧品要宣稱添加「天然成分」,需符合法規要求;且並非添加「天然成分」的產品就一定是高品質產品!在挑選化粧品時,須仔細閱讀標示與成分內容,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過於誇大宣稱與效果的產品,以確保自身權益。

目前台灣法規對於「天然成分」的定義有明確規範,依「化粧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虛偽誇大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若使用直接來自植物、動物、礦物等並未添加其他非天然成分,且製造過程未有顯著改變本質,或除去部分成分;或使用來自植物、動物或礦物等天然來源,成分的製程經過國內、外驗證機構驗證,或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規範,並提出證明文件者,才可稱為天然成分。

文/李祉函 圖/黃懷賢

參考資料: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延伸閱讀:
研究發現 9 成化妝品有致病細菌!醫師教你「微波」清潔最毒美妝蛋
知名修護霜含「雌激素」釀女童性早熟!化妝品含 3 成分千萬別買
人體每週「攝取」一張信用卡大小塑膠!研究:化妝品、指甲油或牙膏都有塑膠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