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23) 日公布國內新增 10,669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10,501 例本土個案及 168 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24 例死亡。今日新增的病例數較上週一少 4,908 例,減少約 31.9%。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 10,501 例本土病例,為 4,787 例男性、5,709 例女性、5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縣市如下:
- 確診破千例縣市:新北市 (2,114 例),高雄市 (1,318 例),臺中市 (1,275 例),臺北市 (1,141 例)。
- 確診破百例縣市:桃園市 (940 例),臺南市 (871 例),彰化縣 (455 例),新竹縣 (324 例),苗栗縣 (287 例),屏東縣 (264 例),新竹市 (259 例),雲林縣 (228 例),基隆市 (201 例),南投縣 (172 例),宜蘭縣 (163 例),嘉義縣 (147 例),花蓮縣 (121 例)。
- 確診不到百例縣市:嘉義市 (99 例),臺東縣 (65 例),澎湖縣 (30 例),金門縣 (21 例),連江縣 (6 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 24 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 13 例男性、11 例女性,年齡介於 20 多歲至 90 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 例具慢性病史、15 例未接種 3 劑以上 COVID-19 疫苗。確診日介於去 (2022) 年 11 月 23 日至今 (2023) 年 1 月 20 日,死亡日期介於去年 6 月 21 日至今年 1 月 20 日。
指揮中心補充,今日新增 1 例特殊死亡個案,為 20 多歲男性,有先天心肺疾病等多重慢性病史,曾接種 3 劑新冠疫苗。1/11 發燒、咳嗽,快篩陽性確診,1/12 因呼吸喘、氧氣濃度偏低至急診,檢查有肺炎併呼吸窘迫,收治加護病房使用氧氣面罩和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1/16 病況惡化過世,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併呼吸衰竭。
另外,指揮中心指出,新增 12 例 BA.5 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 22 例約 54.5%,為 6 名男性、6 名女性,年齡介於 20 多歲至 80 多歲,分布為北部 6 例、中部 2 例、南部 3 例、東部 1 例,確診日介於去 (2022) 年 12 月 31 日至今 (2023) 年 1 月 12 日。
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今年 1 月 19 日資料指出,目前 BA.5 及其衍生變異株仍為全球主流株,其中 BQ.1 及其子代變異株占比升至 54.4%,另 XBB 及其子代變異株占比約 8.4%(含 XBB.1.5) 。此外 , BA.2 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上升,約佔 15.7% ;其中近期 XBB.1.5 變異株已至少於 38 國檢出,多來自美國,其次為英國、丹麥。
指揮中心補充, BQ.1 、 BQ.1.1 、 BF.7 、 BA.2.75.2 及 XBB 等變異株多已發展出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優勢,但是否引發新一波疫情,仍取決於該地區人群免疫力,和過去 Omicron 疫情發生時間與規模及疫苗涵蓋率等要素,現有證據顯示疾病嚴重度影響未明顯增加;另 WHO 表示 XBB.1.5 變異株傳播能力增加,初步評估可能使全球感染數上升,惟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文、圖/陳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