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氣候炎熱,加上外食族用餐頻繁,食安事件不時發生,其中又以「諾羅病毒」占八成,專家也特別提醒,盡量不生食、不生飲,而且平時要勤洗手、要消毒,才能防治諾羅病毒上身。
過去國內有三起重大疑似食物中毒案,其中包含王品案、藏壽司案及溪山里案,都指向有諾羅病毒陽姓檢測,讓人不容輕忽病毒的威力。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指出,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其傳染途徑包括未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是食用遭污染的食品,常造成患者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甚至發燒等症狀。
為防範諾羅病毒感染,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酒精或乾洗手液無法殺滅諾羅病毒,飯前、飯後及如廁後須確實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將雙手洗淨,並減少觸碰口鼻,養成良好個人及食品衛生習慣。
餐飲業者首重衛生管理,除手部清潔外,務必要加強維護環境衛生,定時使用漂白水消毒廚房、廁所及餐飲等環境,烹調器具應保持清潔,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管理階層則需落實食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與健康狀況符合規定。
另外,因貝類等水產品具有濃縮病毒能力,若生食來自於受污染水域的水產品,則有可能造成諾羅病毒食品中毒發生,因此水產品應澈底加熱後食用,切勿為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的風險。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