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到底需不需要拔牙?看你的臉型大小!

照片檔 ID:1035881344

50歲的阿春因為牙齒不整,造成擠壓疼痛,但因為怕拔牙後的麻醉,又聽到人家說拔牙後,身體會出現問題,遲遲不敢去看牙醫。直到朋友告訴她,現在流行的是「不拔牙矯正」,她才去做治療,利用下顎擴張手術,順利讓牙齒恢復整齊。

不拔牙矯正成風潮

一般人的觀念中,都認為矯正牙齒一定要「拔牙」,也認為多餘的牙齒拔除不會影響身體。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研究也出現「牙齒基因與器官基因有連結」的報告,每個牙齒可以對應一個器官,如果少了那顆牙齒,器官可能也會出現問題。

而國外在近10年來也漸漸鼓勵不拔牙的矯正模式,一方面認為是牙齒對應器官,一方面也是發現,拔除牙齒後,一開始因為空間突然變大,會有齒列前傾的問題,而隨著年齡增長,上顎、下顎的部分還是會越變越窄,對牙齒更不健康,還妨礙到舌頭的生存空間。

再來,而沒有牙齒的支撐,嘴脣看起來也比較薄,影響臉部表情,對於喜歡豐唇的歐美人士來說,「拔牙」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台灣近幾年來,也越來越多牙醫診所標榜「不拔牙矯正」,甚至在介紹時跟病患強調「不需要拔牙」,也漸漸形成一股風潮。

牙齒對應的器官

門牙/側門牙:腎、膀胱、耳朵

犬齒:肝、膽、眼睛、扁桃腺

小臼齒:肺、大腸、鼻腔

大臼齒:胰臟、胃、乳房、鼻腔

智齒:心臟、小腸

讓牙弓「變大」代替拔牙

需要矯正的牙齒通常是因為顎骨狹窄,造成牙齒互相排擠、歪斜,所以傳統會拔掉牙齒來「創造空間」,而考量美觀、功能性,通常會選擇拔除小臼齒;但現在可以利用臼齒往後推移的手術,創造出「拔除小臼齒」的空間,而醫師可以決定後推的大小,還可以避免矯正完牙齒內傾的問題。

傳統的拔牙會造成上顎骨窄化,容易讓鼻道變得狹窄,造成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再來可能因為上門牙後退,讓下顎受到牽引、往後移動,導致舌頭活動空間變窄,壓迫到氣管。隨著不拔牙的矯正技術越來越好、效果也很好,慢慢形成「矯正不需要拔牙」的觀念。

但齒顎矯正學會認為,「不拔牙」本來就是傳統矯正的一個手段,應用在齒列輕微不整、牙齒沒有外凸外暴,或是齒縫較大的人,才可以利用後移的技術,或是打骨釘、擴張牙弓的方式矯正。而這種患者在以前,通常會認為自己牙齒「還好」,也不會來矯正。

如果是牙齒嚴重外凸、歪斜,齒縫狹窄到牙齒整個貼在一起、擠壓變形,就算再想用後移的方式、或是輕微磨掉牙齒來創造空間,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拔牙、不拔牙需要每個人「量身訂製」

不過現在不拔牙成為風潮,可能是來自許多只有輕微齒列不正的人,都開始願意看牙醫、花錢矯正,這些人本來就不一定需要拔牙,所以才看起來特別的多。但現在接受牙齒矯正前,都需要做環口全景X光,確認牙齒在口腔內的生長狀況,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只能「拔牙」或「不拔牙」。

再來,拔牙的人也可能是「牙齒數量比別人多」,根據統計,3%的人會有多生1、2顆的問題,嚴重一點可以到幾十顆、上百顆。像這樣的人就不能說自己「不想拔牙」,不然反而會影響正常牙齒的生長,如果以「每個牙齒對應器官」的觀點來看,多出來的比較像是增生細胞,反而有其他問題。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