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怎麼回事?指揮中心:復發與二次感染是兩種不同情況

關於復發或二次感染的議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天下午指揮中心專家會議有針對這兩個議題來進行討論,首先是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之後,目前國內已經有接到幾個案例,看起來是後續有病毒回升或者叫復發、小竄升都有可能。定義這個情況的名詞,指揮中心後續會再跟專家確認最後的文字說明,之後公布給第一線的醫師來依循。但他強調,復發跟二次感染是不同的,主要差別在於時間間隔。

羅一鈞指出,國外因為使用藥物的時間比我們早,本來就已經發現大概有 1% 到 2% 的民眾可能在吃了口服的抗病毒藥物,特別是指輝瑞的 Paxlovid 之後,可能會在 5 天服用完藥物症狀已經改善之後,又在 2 到 8 天這段區間再度產生症狀,或去檢測的時候發現說有陰轉陽,PCR陽性的情況。

羅一鈞提到,這些情形平均大概在症狀出現後 3 天左右就會緩解,不過因為出現了新的症狀,所以會讓民眾或者是醫師擔憂說是不是需要再重新做什麼,包括說再次開立抗病毒藥物等。經過昨天專家的討論,第一是認為症狀會自動緩解,那另外通常是發生在所謂 7+7 的管理期間内,所以雖然說是有病毒的回升,但依照國外的研究經驗,看起來不需要也不建議第二次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者改用另外一種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治療,這是第一個共識。

另外就隔離的部分,專家也不建議重新開始計算隔離天數,依照目前的隔離管理措施來進行就可以,羅一鈞說,這是專家會議的建議,指揮中心還會再做政策上的討論之後公布。這是指所謂的復發的部分,名詞會再確認到底是要用回升、竄升或者復發,此情況是要有使用藥物,如果沒有服藥是不用列入這樣的名詞定義框架當中。

至於針對所謂的二次感染或再度感染,是在第一次感染或最近一次感染後,又再度出現可能像是病毒感染的這些症狀,甚至去檢測中發現有陰轉陽或是 PCR 再度回升的情形。不過這跟剛剛的復發比較不一樣,通常是在感染之後比較長期的時間才會再發生,大部分都是發生在 3 個月之後,而且發生的機率算是比較低的,研究顯示感染 Omicron BA.1 之後二度感染到 BA.2 的,這樣的發生率是只有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

羅一鈞說,昨天討論的第一個是期程,比如說到底是要定義在多久的時間內,比較可以歸類為同一次的病程,還是超過一定時間之後,比較可以算是新的感染。此部分各國定義不同,像在英國跟美國的部分,官方都是用 3 個月來作為切點,一般來講超過 3 個月才會認定為是二次感染,不過歐洲的 CDC 是用60天,指揮中心會再做政策上最後的決定。

羅一鈞強調,並不是說 1 到 3 個月内出現相關的症狀就算是二次感染,問題還牽涉是哪些症狀?或者是否要合併 PCR 甚至基因定序結果?這些問題在昨天會議裡都有專家提出來,那意見還需要彙整之後給專家來過目。他也特別提到,希望第一線的醫師在做診治的部分,還是等指揮中心最終公布的指引,在研判的時候有所依循。

羅一鈞重申,復發跟二次感染是不同的,如果說超過 3 個月以上,基本上是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就可以列入通報。所以當專家會議確定二次感染的條件,是從多久到多久以內,然後符合哪一些條件就可以列入新通報,指揮中心就會據以修改通報系統以及後續的自主回報系統等,這些會連動到隔離甚至是開藥治療的措施,因此將二次感染的定義確認之後,很快就會對外正式公布。

文、圖/孫珞軒

延伸閱讀
口服抗病毒藥物 Paxlovid 治療後症狀復發?專家:應注意傳染風險
抗病毒藥物 Paxlovid 誤用恐導致抗藥性問題?專家:不應擅自停藥或囤積藥物
染疫康復後出現長新冠後遺症?一張圖秒懂康復者整合門診就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