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增長,心房顫動的盛行率會隨之增加,而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且部分患者平時並無症狀,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預防,包含次級預防及初級預防。
心律不整主要使用心電圖偵測,雖然透過心電圖檢查便可確診心律不整。但有 3 成心律不整患者無症狀,沒有明顯不舒服,因此很容易疏忽自身狀況,如果未及時檢查診斷及治療,疾病很可能持續惡化。
發生過猝死者,可裝置去顫器、持續藥物治療
關於心房顫動預防,張伯丞醫師指出,若是從未發生過猝死的人應注意初級預防方式,像是維持標準體重、戒煙酒、保持規律體適能運動等,此外,平時飲食部分應注意「少油、少鹽」的原則。
若心因性猝死於一分鐘以內給予電擊,急救成功率可達 90%,若先前發生過猝死的患者,可透過裝置體內植入去顫器,以及治療冠狀動脈疾病以及心臟衰竭。
張伯丞醫師說明,整體成年人心房顫動盛行率約百分之 2 至 4,然而盛行率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成長,70 歲以上民眾,心房顫動比率約有 1 成。由於容易引起血栓導致腦中風,患者需平時規律服用抗凝血劑,降低腦中風發生危險,同時要使用控制心房顫動藥物,以預防症狀發生。
除藥物治療之外,假使病情難以用藥物控制,也可以利用手術治療,以減少心房顫動發生,降低猝死風險;張伯丞醫師表示,病患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規律治療,才能預防心律不整與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併發症。
呼吸困難、頻繁心悸應就醫檢查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溫明賢醫師表示,罹患心律不整等慢性病,若未規律接受治療,病情未受良好控制,感染新冠後重症風險恐增加,原本疾病突然發作的危險也大增。尤其心房顫動患者,若因不願意就醫而導致未能規律服藥控制,中風與猝死風險更會危害民眾健康。
溫明賢醫師呼籲 5 大危險族群,包括年齡較大的長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家族病史者、擁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及心衰竭病患,若出現呼吸困難、頻繁心悸、不明原因胸悶胸痛及容易疲倦,應盡早就醫檢查治療。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胸悶、心悸當心為心房顫動!專家解析心房顫動症狀
心房顫動造成「血栓」只要幾天!沒症狀中風風險一樣高
運動過度也會心房顫動!強度過強恐心房纖維化,專家解析應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