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有高達 6 至 9 成的乳癌病人飽受癌因性疲憊所苦,甚至有人因為虛弱、沒有元氣,想放棄治療。癌因性疲憊可以透過運動、飲食等非藥物方法,以及藥物來改善,乳癌姊妹千萬不要被癌因性疲憊打敗。
很多癌症都會有癌因性疲憊,其中又以乳癌最明顯。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明燊表示,乳癌病人發生癌因性疲憊的原因很多,像是癌症本身出現的疲憊,或者因為化療、放療、荷爾蒙療法、標靶、免疫等治療,導致女性荷爾蒙降低而產生的疲憊。
還有,乳癌治療的副作用,包括血球降低、貧血、內分泌失調 、甲狀腺功能不足、心肺功能異常等,都有可能會使病人感到疲憊無力。
累了,還是癌因性疲憊?
不過,疲憊是很主觀的感覺,到底只是累了,還是癌因性疲憊?戴明燊說,一般的疲憊在休息過後就恢復體力,但癌因性疲憊不會因為休息而獲得改善,像是整天沒做什麼事情,睡了 12 個鐘頭還是非常疲憊。如果有這種活動與休息不成比例的疲憊,持續 2 週以上就是癌因性疲憊。
馬偕醫院癌症病房護理長連靖婷指出,癌因性疲憊在國際疾病分類有很明確的定義,在相關的 11 項症狀中,至少要出現 6 項,其中至少包含第一項「明顯的疲憊、缺少活力、需要增加休息,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即為癌因性疲憊。
一名乳癌病人曾分享,她還沒罹癌前,早上起床後可以將孩子打理好再去上班,下班回家後還可以做家事。但罹癌開始治療後,光是幫孩子洗澡或是收拾垃圾就感到疲憊不堪。
疲憊量尺自行打分數 如何評估疲憊有多嚴重?連靖婷說,臨床上有疲憊量尺可以打分數,疲憊量尺的分數從 0 到 10 分,4 分以下是屬於輕度疲憊,4 分以上是中、重度疲憊。 舉例來說,如果大部分時間在活動後會覺得喘吁吁、冒汗等,即為中度疲憊;如果整日都坐在椅子上,連起身都覺得困難,是重度疲憊。病人可以對照疲憊量尺的分數自行評估嚴重程度。
癌因性疲憊發生率很高,卻常被忽略。病人開始治療,一旦出現疲憊感,應該每天自行測量疲憊分數,並將藥物及非藥物的處置情形,記錄在疲憊日誌中。醫療團隊可經由這些記錄,協助病人找出最適合的處理方法。
輕度疲憊 靠 5 大方法改善
癌因性疲憊是採取藥物及非藥物來處置,連靖婷說,4 分以下的輕度疲憊使用非藥物方法即可,下列是改善疲憊症狀的 5 大方法:
- 良好睡眠:乳癌病人會因為治療而改變荷爾蒙,導致睡眠品質變差,所以要特別營造好的睡眠環境,像是睡前滑手機會影響睡眠,要戒掉睡前使用 3C 產品的習慣;白天不要一直睡覺,午覺時間不要超過 2 小時,以免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
- 攝取充分營養:要多食用營養的食物,像富含 Omega3 的深海魚類。
- 保持運動:有些乳癌病人在手術清除淋巴後,手臂會痠到舉不起來,甚至影響晚上的睡眠,手術後要多做復健運動,改善疼痛情形,也可以讓睡眠品質較好。
- 輔助療法:瑜伽和按摩對改善癌因性疲憊效果顯著。
- 心理社會介入措施:若是上述的方法成效不彰,可以透過心理諮商、認知行為治療、正念療法等來改善疲憊。
中重度疲憊 非藥物加上藥物治療
至於 4 分以上的中、重度的癌因性疲憊,除了以上方法外,還要加上藥物治療。病人應該先進行血紅素、心肺肝腎肝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找出問題再對症下藥。
戴明燊醫師舉例說,有的病人原本有高血壓、心臟功能較差,使用化療、標靶藥物等,導致心臟功能受損,會有疲憊的感覺。此時要先停藥、換藥,或者調整劑量等來改善。
必要時,醫師會開立藥物改善癌因性疲憊,如中樞神經刺激劑;當病人因為疼痛或其他治療的副作用,睡不好而感到疲憊時,使用類固醇藥物有助降低疲憊感,但是不可長期使用。
此外,中藥的蔘類和黃耆可以補氣,改善癌因性疲憊。戴明燊說,研究發現,黃耆多醣體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及造血系統有幫助,也有抗癌功效。臨床實驗證實,化療期間搭配黃耆多醣注射劑,可改善中、重度的癌因性疲憊症狀。當乳癌病人已接受過其他輔助治療,癌因性疲憊卻未獲改善,可以向健保申請給付黃耆多醣注射劑使用。
癌因性疲憊讓乳癌姊妹在治療過程中累到懷疑人生,現在已有非藥物以及藥物等方法,可以擺脫疲憊感,姊妹們應該勇於向醫療團隊求助,順利走完抗癌之路。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賴以玲、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國內 9 成癌友有「癌因性疲憊症」!非藥物治療從生活也能改善
逾 6 成癌症患者希望瞭解輔助療法!專家建議應從全人醫療觀點制定治療計畫
癌因性疲憊是「微環境」出問題!從四大面向觀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