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有 7 倍機率演變成人憂鬱、躁鬱症!醫師示警非典型症狀要小心

青少年常常覺得自己頭痛、心情狂暴、想逃學逃家,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叛逆期發作,很有可能已經深陷青少年憂鬱而不自知,若未即時求助,在將來演變成成人慢性憂鬱症或躁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多 7 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指出,年輕族群憂鬱症相比成人出現憂鬱、心情低落等現象,往往較為不典型,也容易被忽略。

青少年憂鬱的非典型症狀

例如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包含容易生氣、抓狂、情緒躁動等,更早期會出現頭痛、肚子痛、全身不適等現象,部分青少年也可能出現偏差行為,如物質濫用、性濫交、逃學逃家等。

長年的研究也發現,來青少年憂鬱症正值學習發展齊,對於個性成熟與形塑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若未能有機率未來合併像是焦慮症、身體型疾患、過動症等疾病,甚至在人際關係處裡也會出現障礙。

大腦處裡負面情緒較為衝動

李正達指出,兒童青少年感受負面情緒,感知的迴路(在枕葉、顳葉)反應比較強烈,另外紋狀體是針對動作行為、負向結果預期、酬償的部位,也異常活玉,而情緒評估及控制的腦區功能則比較弱。

代表青少年要控制情緒,但卻卻沒有辦法發揮或者可能不夠成熟,造就了表象上變得比較易怒、激躁、無法控制,長期追蹤研究發現,青少年憂鬱增加成人罹患慢性憂鬱與躁鬱的風險達 2 至 7 倍。

青少年憂鬱有三成惡化成躁鬱

透過數據也發現,青少年憂鬱若遇早發或治療延誤的時間越久,對調物治療反應就可能越差,且長大惡化約有一成至三成,可能轉變成慢性憂鬱與雙極情緒疾患的機率越高(如躁鬱),因此早期介入非常重要。

李正達列舉,兒童期的危險因子包含校園霸凌、家庭失和、低社經環境、先天疾病等,都可能造成青少年身體不適、焦慮感高、注意力不足在青少年階段會有輕度憂慮、焦慮症、行為規範障礙症或物質成癮。

如果未能處裡則青少年至成年後的社會表現可能會向走下坡,但如果可以從兒童階段更早期的察覺與防範,就有機會 阻止精神疾病衍生成大病,也可以更早回復正常生活。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1.諮詢專家: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

延伸閱讀:
快把握!年輕人免費諮商名額加開 1.6 萬人 挹注破億元經費照顧心理健康
為何年輕人對心理諮商變踴躍?心理師從臨床解析三大原因:正值人生探索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