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年過40歲下半身問題重重!醫分析「攝護腺癌、尿失禁、勃起障礙」怎麼解?

男性年過 40 歲後下半身健康問題就越來越多,其中與健康行為密切相關,包括飲食、運動、戒菸、戒酒和保持健康體重,專家提醒,採取積極的健康行為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台大醫院泌尿科醫師張奕凱,男性對於自己勃起狀況經常「高估自己的實力,低估自己的病情」,大約在30 至 40 歲有約 7 至 8 % 的患者有勃起功能障礙,希望患者可以提早就醫,未來未必可以不必吃藥。

勃起功能障礙提早治療更持久

以目前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等問題,台大泌尿科醫師張尚仁也提臨床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第一,第五型磷酸水解酶抑制劑;第二為海綿體注射前列腺素,大約五成的患者藥物無效,或屬於前列腺癌術後對於細細針的將藥物不佳,則可以使用第三種陰莖真空吸引器等物理方式治療。

台大泌尿科醫師姜宜妮則指出,目前泌尿科也透過其他療法針對中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找出路,例如低能量震波、血小板再生改善硬度,甚至再生醫學的協助來幫助男性重拾自信,但他也提醒,光靠這些字類型的勃起功能治療,還要搭配綜合血管、神經和心肺功能等全面性的保養才能有更持久的效果。

張奕凱

治療攝護腺癌術後硬力性尿失禁

台大醫院泌尿科醫師周博敏也指出,台灣每年有 7 千多例攝護腺癌,其中轉移者約 2 千多例,另有 5 千多例需要局部治療,其中有 4 成有尿失禁風險,在一年後可獲改善,但仍有 1 成有持續性尿失禁困擾。

女性比男性的尿失禁狀況較高,例如生產造成的尿失禁,而男性尿失禁多是因為手術造成,大多發生於攝護腺癌和術後尿失禁後遺症,尤其隨著達文西手術的使用與進步,也更需要慎選技術佳的醫師治療較佳。

目前尿失禁治療方式,使用尿道懸吊術、人工尿道括約肌等方式,有八成的人可以得到舒緩,適合手術的患者羽時機,包含保守治療無效時,與攝護腺切除術相隔至少 6 個月以上,腫瘤指數達到適當控制者。

攝護腺癌用電療好?還是手術好?

他列舉,目前台大專精大文西攝護腺癌手術,尿失禁比例可以達到 5 %以下,開完刀不漏尿的人可持續一半以上,不漏尿的比率應該可以將近到九成,但另外有人不採取手術,而是採取電療方式治療。

這一類患者短期類雖然不會漏尿,但有部分病人在治療十年過後,膀胱也會受到輻射傷害,兩年左右開始出現血尿、五到十年之後開始出現尿道狹窄或跟肌肉失去彈性而纖維化,反而在未來出現漏尿的風險。

周博敏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