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輕人心理需求提高,不少大學通過「心理健康假」,甚至也呼籲推行到國、高中生,對此教育部也宣布要自今年3月起公開試辦到40間學校,並希望於113學年度穩健上路。
教育部日前公布,未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為協助學生覺察自己的情緒,於短期心理不適時,平衡身心狀況,已經自111年7月起即開始進行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身心調適假研議。
身心調適假有 40 所學校試辦
國教署也從111年12月至112年4月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兒少及學校代表等,針對身心調適假之可行方式及相關配套措施,召開8次諮詢會議,並於112年5月徵詢各地方政府意見。
為利「身心調適假」制度順利推行,國教署已於112年9月至12月間再召開7次諮詢會議,研訂相關試辦計畫及注意事項(草案),並自113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級中等學校試辦,目前有40校有意願進行試辦。
請假次數一學期限 3 日
有關學生請「身心調適假」,目前規劃依學校所定請假流程辦理,每次請假應以半日或1日為單位,1學期以3日為限,並應出具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的證明。
另外定期學業成績評量及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身心調適假。學生請身心調適假資訊,學校權責單位應定期(例如每週、每兩週或每月)彙整提供給輔導處(室)參考。
希望讓身心調適成為正當的請假事由,有助於協助學生更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況;也有助於促使教師、家長重視與覺察學生的心理狀況與需求。本部後續將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配套措施,最快於113學年度實施。
低年齡擔心遭過度關注及嘲笑
然而要把心理假推行到更低的年齡層卻不是這麼簡單,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國小、國中和高中請假都需要填寫假卡,並不像大學生的課堂出席這麼自由,即使請心理假是合理的,但可能會被過度關注。
另外,國高中生的升學壓力很大,如果心理假請假太多次,孩子就會跟不上課業,導致學習動力與到校意願降低,臨床上也遇過孩子放完長假或請超過一個禮拜,上學就會變得很痛苦,就更畏懼上學。
因此該如何兼顧「隱私」、「課業配套」也都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請心理假要特別注意,孩子請假得理由,並且不能消極處理,應該找出原因協助轉介或留意高風險家庭。
「請假非放著不管」背後原因更重要
另外楊聰財分享,曾經有一名小五生害怕上學,探查背後原因才知道父母政吵著準備要離婚,而且詢問孩子「要跟媽媽走,還是跟爸爸走?」讓她不敢去上學,因為怕回家後爸爸媽媽就消失了。
「心理問題不像感冒,在家休息就沒事,而是要注意有些心理假背後,很有可能跟家庭衝突、人際衝突、校園霸凌也有關係,不是讓孩子請假就什麼都不管,而是共同找出原提供協助。」
另外醫師也遇過一名國中生表示自覺上課出現幻聽,聽到同學跟老師一直嘲笑他,耳邊還有聲音叫他去捅老師,這種情況就可能需要精神醫療團隊、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或者社區心理衛生資源進行介入。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