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聲躺下後 就再也沒機會起來

彭幸茹/專題報導  何宜庭/圖

【中時電子報】:疑因氣溫驟降引發的死亡意外,全台各縣市共有54人不幸猝死。【ETtoday新聞雲】:中國重慶有位60歲老人和朋友在公園裡打麻將,因為摸到一手好牌太興奮,當場暈厥倒地,送醫後仍不治身亡。【聯合新聞網】:中國有位20歲的電玩實況主,疑似因天天熬夜直播電玩遊戲實況,導致身體不堪負荷引發猝死。

2018年的猝死案例

2018年的第2周就出現寒流來襲,打開電視報紙網路都會發現因天冷導致猝死的新聞出現,回顧2017年的2月「奪命寒流3天125人猝死」,天冷猝死好像成為台灣猝死的最主要因素,這歸咎於氣候不穩定,常常導致溫差過大,使人體無法負荷。

以上的幾個案例就讓我們看見「猝死」的可怕性,它說來就來,不管有病沒病、年輕年老,年齡從20歲到80歲,誰都有可能,到底什麼叫做猝死?引發的原因是什麼?又應該如何防範呢?

猝死(Sudden death)的定義

猝死(Sudden death),簡單來說就是突然的死亡,通常發生在出現症狀後一小時內死亡,可能會因為過度興奮或過度疲勞而導致,都會被界定為猝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非因自殺、他殺或事故而發病,在24小時內意外出現的內因性死亡」。

猝死又可以分為:心因性猝死(佔75%)、非心因性猝死(佔25%),「心因性猝死」在全球都有逐漸升高及年輕化的發現,從數據看見在美國每年就有近50萬人發生猝死 ;日本每年約有9萬人發生猝死 ;台北市在2010年針對心因性猝死進行統計,有將近1500件猝死發生案例,存活率只有7.6%。

致死原因:

  • 心因性猝死:

  • 非心因性猝死:血氧不足、休克、急性腦出血、毒品過量、體內電解質嚴重不平衡。

心因性猝死為最大宗

導致心因性猝死的疾病有:心肌炎、心肌病變 、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內科醫生表示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急性的心肌梗塞發作加上惡性心律不整而致死的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顯示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每年因嚴重心律不整者引發猝死數約有數千名,其中不乏有青壯年。

 

猝死的迷思:我年輕力壯!沒有生過病!所以不會發生猝死?

如果你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猝死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身上的,甚至是看似健康的人。雖然發生猝死的高風險圍繞在有心臟病史的族群上,但因為現在人們的飲食不均衡、休閒娛樂種類變豐富、或是常處於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下的人變多了,大家的生活作息無法規律,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心臟負荷過重,進而引發疾病。

所以遇到天氣有劇烈變化、過度興奮、過度勞累、或是生活習慣長期不良的人,以上這些狀態都會讓身體無法應付,過度使用身體會默默地讓猝死的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這種誘發青壯年常見心因性猝死的因素主要包括:體重過重、菸酒不忌、生活壓力大。在這個猝死好發的季節大家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