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無症狀感染者由於其特殊的隱匿性、症狀的主觀性,發現相對比較難,一直備受關注。在美國,有多達四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沒有症狀。這些人的病毒傳染風險高低,以及什麼時候傳染性最高,就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近日,《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新冠患者出現症狀前感染性最強,他們在第一症狀出現之前的2-3天開始脫落病毒,並在前0.7天達到高峰。換句話說,這一段時間接觸到他們的人,患病的風險是最高的。
這項研究是由香港大學的團隊所領導,涉及94例中國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的患者,50%為男性,中位數年齡為47歲,93名患者中61例為輕症。研究人員收集了1月21日至2月14日在中國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94名患者的檢體。從症狀發作到發病後23天,共收集了414個檢體。
結果顯示,研究人員在患者出現症狀後不久就檢測到高病毒載量,然後在第21天左右逐漸下降至檢測極限。不同性別,年齡組和疾病嚴重程度的病毒載量沒有明顯差異。
它假定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時間)中位數為5.2天。研究小組推斷,傳染性在症狀出現之前的2.3天開始,並在出現症狀前0.7天達到峰值,並且症狀出現前的傳播比例為46%至55%。
多項權威期刊研究同樣證實:病毒在發病前最危險
該研究還發現,病毒可能在第一次症狀出現前2 – 3天開始脫落,在症狀出現後,患者體內病毒載量下降速度加快。這與最近的兩項研究結果一致。像是《Nature》上的研究也有發現,新冠病毒的脫落高峰發生在早期的上呼吸道感染時,這表明病毒攜帶者在出現輕微症狀或幾乎無明顯症狀時,可能最具傳染性。
此外,《Lancet》發表的一項關病毒感染期間的研究也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發病第一週,深喉唾液病毒載量最高,隨後逐漸下降。
研究者建議:病人發病前2、3天接觸者需要追蹤
當然,這項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像是症狀發作時間取決於患者的回憶,可能會存在偏差。另外,像是藥物的使用,包括抗病毒藥、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和中藥製劑的組合,都可能會改變病毒脫落的動力學模式。
研究作者指出,如果超過30%的病例,是由症狀前或無症狀的傳播引起的,僅追蹤接觸者和隔離病例,可能無法成功抑制疫情和阻止疫情二次暴發。應該緊急考慮採用更全面的接觸者追蹤標準,追蹤患者出現症狀前2-3天接觸的人。
參考資料:COVID-19 may be most contagious one to two days before symptoms appear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