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下,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會「機會性空氣傳播」,令病毒超出一般飛沫傳播的1.5公尺範圍,甚至可傳播至9.5公尺之外。
《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在7月6日刊登了全球共32國239位科學家致世衛的公開信,表示較小的微粒一樣會讓人感染新冠病毒,無論是打噴嚏產生的大飛沫,或是小很多的呼出飛沫,病毒都可以經由空氣傳播,在同一個空間的人吸入之後就後會造成感染。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7月7日的例行簡報會上表示,「有證據出現」表示新冠病毒的確會透過空氣傳播。流行病學家Maria Van Kerkhove表示,「我們一直在討論空氣傳播和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在公共場所進行空氣傳播的可能性,特別是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例如擁擠、封閉、通風不良的環境。」
通風不足是病毒在室内傳播關鍵因素
不過,這裡說的空氣傳播,更接近於「機會性空氣傳播」,也就是一種相較之下比較好控制的空氣傳播途徑,因為傳播只會發生在通風不好的場所。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團隊,近日發表結果,指當室内空氣流通不好、通風不足,新冠病毒就有機會在室内透過空氣傳播。
他表示,團隊觀察的3個個案中,病患與其他被感染人士都相隔一段相當的距離。其中多個被感染者與病患者之間的距離更超過2公尺,期間他們都幾乎沒有近距離的直接或間接接觸,是次研究結果反映了,病毒有空氣傳播的可能性。而在團隊的進一步研究中發現,通風不足可能是導致新型冠狀病毒發生「機會性空氣傳播」的關鍵因素。
「聞得到」別人,代表室內通風太差了
李玉國表示,因為現在無法檢測每一個不同室內環境的通風情形,但如果你在室內可以聞到另一人的氣味,可能就暗示了,這個環境的通風情況不太理想。他建議,人們更要避免到通風不好的環境飲食,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對於空氣傳播,台灣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這其實在過去的研究中是一直不斷探討,但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證據出現。
「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研究也顯示,基本上只要戴口罩,病毒是很難傳出去的,如果得病的人戴口罩,健康的人也戴口罩,得病的人是不太可能把病毒傳給健康人的。」張上淳說。
參考資料:SARS-CoV-2 airborne transmission is opportunistic and ventilation works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