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即時/台灣太自滿讓防線崩潰!彭博社:輕視篩檢、沒有疫苗是重點

台灣本土疫情不斷快速升高,已經將近 1 週都有百例以上的確診。這讓原本被全世界視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似乎出現了很大的防疫漏洞,外媒紛紛報導,《彭博社》駐台記者甚至以「自滿讓 COVID 侵蝕了台灣唯一的防線(Complacency Let Covid Erode Taiwan’s Only Line of Defense)」為標題,點出台灣到目前為止在防疫上的盲點。

雖然跟其他國家相比,像是每天新增將近 40 萬例確診的印度,台灣目前的確診數字還很少,但從「沒有疫情」進入到每天幾百例疫情,表示在防疫的決策上,還是有盲點與不足。

問題一:機師檢疫期間縮短為 3+11

《彭博社》首先批評了縮短機師檢疫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雖然 14 天的檢疫期會讓台灣的航空、貨運事業停擺,但也因為沒有足夠的檢疫期,使得只要機師一感染,就可能會傳播到社區之中。而很不幸的是,這次擴散開來的病毒株是英國變種變毒株,傳播力更強,因此一下子爆發開來。

問題二:疫苗接種率太低、疫苗數量太少

而相比其他在大爆發後控制疫情的國家,台灣目前遇到的問題是「疫苗接種率低」,以及「沒有疫苗」。

《彭博社》認為,歐洲、北美都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試圖透過疫苗帶來的免疫來恢復正常生活,但新加坡、香港以及台灣等地的疫苗接種率都太低,可能會一直陷入「沒事 > 疫情爆發 > 封鎖活動、關閉場所 > 疫情緩解 > 解封 > 沒事 > 疫情爆發」的這種循環中。

問題三:輕視篩檢

而對於「篩檢」的議題,台灣一直強調不需要普篩,或是篩檢會有偽陽性的問題,反而浪費醫療資源。

不過《彭博社》表示,台灣的想法跟全世界非常不同,台灣不進行篩檢是因為擔心偽陽性會浪費醫療資源,但其他國家都是擔心偽陰性讓感染者繼續在社區中傳播;所以台灣一直用「偽陽性率很高」的說法來制止篩檢,卻不像其他國家「寧可錯殺一百,不肯放過一個」,反而造成更大的傳播風險。

「測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知道病毒在何處,以及以多快的速度移動的唯一方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衛生安全中心資深學者 Gigi Gronvall 說,如果台灣想避免封城,那麼增加檢測將是關鍵的一步。

根據《數據世界》統計,在這波疫情爆發之前,台灣每 1000 人才進行了 0.02 次測試,疫情爆發之後增加 9 倍,截至 5 月 16 日為止,每 1000 人有 0.18 次測試;但是人口數同樣為 2300 萬人的澳洲,每 1000 人有 1.8 人接受測試,而澳洲的防疫也被認為是非常好的。

然而 2020 年台灣並沒有爆發疫情,所以防疫的措施事實上還停留在過去,並沒有更新到最新的進展。Gronvall 表示,「篩檢」是防堵疫情最好的方式,雖然台灣一直說篩檢準確度不高,但「即使是快篩,正確率也很高、也能快速識別出感染者,那是應該部署和擴大規模的東西。」

問題四:沒有針對高風險族群的資料庫與監測系統

而隨著無症狀、輕症感染者增加,專家也提醒台灣該從 2 個地方進行監測。

  • 一個是廢水監測,可以獲取病毒潛伏在何處的痕跡。
  • 另一個是對高風險人群(如外出打工者社區或夜生活人員)進行例行測試。

在台灣,對高風險人群的監測是一個關鍵,包含茶藝館、酒吧、俱樂部等,當然還有街友、獨居老人等弱勢、同時也是高風險族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 20 日記者會上接受提問時表示,對於弱勢族群這部分一直都是由社會局來負責關懷,也會持續進行監測。

問題五:自滿的心態

直到 5 月 15 日開始爆發為止,台灣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手段太有效了,有效到實際上只剩下「一種防疫手段」,那就是圍堵;這也造成了大家不願意接種疫苗,或是輕視篩檢、缺乏對感染者的監控監測,最後導致對於這一病毒完全不了解,只要一爆發就不可收拾。

無論是公眾或是疾病管制署、指揮中心都在防疫上展現了高度的自滿態度,認為新冠肺炎只是在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心態才是防疫破口的根本。

參考資料

Complacency Let Covid Erode Taiwan’s Only Line of Defense

Sexy Tea, the Lion King and Taiwan’s Lost Innocence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疫情即時/全台升三級警戒!民眾怎麼做?9 大指引一次看

疫情即時/北醫證實 4 醫護感染!院方:排除院內感染可能性

疫情即時/病毒入侵醫院!台大發聲明呼籲:教職員工勿進入醫學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