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少子化與高齡化議題對台灣而言是當前棘手的問題,必須政界、學界、醫界甚至社區大家一起探討。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與日本醫療顧問「株式會社日本經營」舉辦論壇,旨在讓學者專家共同交流和了解當前超高齡社會的健保、醫院經營與醫療資源之挑戰及未來展望。
李伯璋談超高齡醫療人力資源改革:可思考按績效給付制度
前健保署長、現任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中心主任李伯璋表示,從經濟面、醫療面來看,現在至未來,台灣每一位年輕人都必須花費更多的金額來照顧老年人,且負擔會在往後十年間越來越大。他強調,要解決超高齡社會帶來的醫療的困境,必須從台灣的健保制度修正、醫療人員的薪資結構與工時調整切入。李伯璋以「面對人性,務實健保改革」為主軸,剖析台灣醫療體系的困境。
他進一步指出,根據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的平均門診使用次數是 16.2 次、每人年均住院次數則為 14.6 次,而門診費用佔總醫療支出約 70%,住院費用佔約 30%。除此之外,醫療人力正面臨越來越緊縮的危急狀況。為了不讓台灣醫療體系走向衰敗,李伯璋呼籲政策制定者應重新檢視醫療人員的工作條件、報酬與健保制度永續性的動態關係。除了探索價值導向之照護模式之外,具體政策方針的部分:政府可以思考推行「按績效給付」(pay-for-performance) 制度,同時納入合理的使用者分擔費用策略,任何有關分級醫療、自費機制或給付重整之改革,都必須建立在對現行藥物成本、服務使用情況與整體醫療支出的全面分析之上。
台灣人口結構與日本將趨一致 日本擬整合區域醫療、解決醫生分佈不均問題
株式會社日本經營近藤瑛佑課長表示,日本人民擁有全球最高平均壽命,這與全民健保制度、自由就醫、醫療院所高度可近性和飲食文化都有關係。然而日本近年也將重點放在如何整頓勞動力萎縮的問題。雖然日本的護理人力比其他國家充足,但是仍然面臨財政與人力不足之瓶頸,因此目標將朝向推動的「地域醫療構想」與 DPC(DiagnosisProcedure Combination/PDPS(Per-Diem Payment System) 支付制度,希望能整合病床功能、改善住院醫療以及推動早期出院。
近藤瑛佑強調,預估到了2050 年日本人口高齡化將達到頂峰,此外,在少子化持續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將會持續推動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整合區域醫療、醫生分佈不均對策、值勤方式改革的三項合一政策。此外,近藤瑛佑也提及,預估台灣與日本的人口結構未來會趨於一致,因此相互交流超高齡社會的醫療照護政策可以讓彼此的政策思考更加完善。
文/劉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