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o Topics, 女性生殖系統, 健康醫療, 影音健康
子宮內膜癌竄升十大癌症!55歲後「回春式出血」別高興太早 小心警訊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體癌首次擠進十大癌症,取代胰臟癌成為第十名。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王鵬惠提醒,這代表女性更該關注「子宮內膜癌」的威脅。尤其停經後再度出血,不是青春回來了,而是可能的警訊,及早發現、及早手術,才能保命又保生活品質。
子宮內膜癌為何進入十大癌症?
根據國健署2022年數據,子宮體癌的發生率上升,特別是與荷爾蒙有關的「子宮內膜癌」已成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王鵬惠指出2021年為3181人,2022年就變成3541人,增加了將近一成。雖然發生人數上升,但治療成效不錯,每年死亡人數約480人,顯示若能早期發現,預後良好。
荷爾蒙與肥胖是關鍵因素
王鵬惠說,我們身體處在不健康的荷爾蒙環境時,子宮內膜癌就會增加。這與現代人BMI上升、高脂高糖飲食及環境荷爾蒙改變有關。這也是乳癌與子宮內膜癌這類「荷爾蒙相關癌症」在近年持續升溫的重要原因。
55歲後出血是警訊
女性停經年齡約落在50歲上下,王鵬惠指出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發病年齡是56歲,與停經後1~5年期間重疊。這階段若出現不正常出血,尤其是停經後又流血,應立即就醫檢查。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回春現象而忽略,但這正是早期症狀最常見的表現。
子宮內膜癌大多能早期發現
王鵬惠強調子宮內膜癌有明顯症狀,絕大多數都是早期發現的。與其他婦癌相較,它的症狀反而明顯又容易察覺,這是值得慶幸的地方。
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
- 停經後出血
- 異常分泌物
只要婦女及時警覺,就能提早就醫、避免延誤。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常被說「你想太多了?」焦慮該怎麼辦?楊聰財教你與焦慮和平共處
「緊張到胃痛、睡不著,是不是太脆弱?」精神科醫師:可能是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