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群體新冠死亡風險翻倍!學者提3建議避免防疫破口

近日五大洲仍有部分地區疫情升溫,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根據統計數字,弱勢族群的新冠肺炎患病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都高於一般人,未來應該提升社群人的防疫措施,才能避免稱為防疫破口。

陳秀熙指出,北美疫情逐漸趨緩,但是仍有大型聚會後爆發群聚感染,疫情持續擴散。在南美洲,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國家新增確診個案數有趨緩現象,但阿根廷則因民眾要求政府解除封鎖限制的抗議群聚,使得疫情反彈、病例飆升。

歐洲則是由於暑假觀光興盛而造成疫情持續升溫,尤其是年輕族群間傳播人數增加。不過第二波疫情住院人數維持穩定、輕症患者多,各國病例致死率較第一波疫情大幅降低。

亞洲部分,日韓疫情持續延燒,特別是兩國首都圈,東京及首爾,其中南韓疫情更是創近幾月來新高。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菲律賓、印度等疫情不斷升溫,確診案例屢創新高,其中印度疫情除首都圈持續不斷外,更已蔓延至偏遠部落,使得情況更為嚴峻。

澳洲墨爾本近期確診多為院內感染,而紐西蘭本土群聚出現了教堂小群聚。非洲部分,聯合國宣佈全球正面臨「教育緊急狀態」,尤其是非洲正面臨這樣的挑戰。

弱勢群體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

從全球疫情局勢就可以觀察到,弱勢族群面對新冠更沒有自衛的能力。陳秀熙指出,弱勢族群的影響經濟狀況,在第一時間會造成食物供給不足、失業率提高,這可能迫使弱勢族群回到工作崗位或是惡劣的收入方式,造成群聚感染,之後又進行社交距離管控,經濟進一步惡化,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以美國為例,新冠的非裔確診者死亡率是白人的2倍,爆發工作場所群聚的確診者,有73%是西班牙裔或非白人,不同種族間的家庭內傳播率也不同,防疫措施和遵守程度也會因種族區別而不同,如果要避免疫情大流行,對弱勢族群的衛教宣導就很重要。

三項政策建議避免弱勢陷入危機

為了保障這些弱勢族群的健康平等權,國際上已提出三項政策建議:

  1. 保障個人食物供給
  2. 改革勞工保險
  3. 促進社區發展

為了讓COVID-19對女性、孩童、懷有身孕的婦女、老人、移民及失能者等弱勢族群的影響降低,國際間也提出風險溝通和社區參與行動(RACE)準則來改變弱勢族群社區參與所面臨的新冠肺炎挑戰。

陳秀熙建議,將弱勢團體納入社區參與行動並進行風險溝通,可透過學校教育系統或電視、廣播、社交軟體等管道,將公衛措施傳達給弱勢族群,而台灣也應該加強入境外籍人士和弱勢族群的防疫措施衛教宣導和傳播,避免成為防疫破口,並降低爆發社區感染的可能性。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印尼籍船員共有35名接觸者

新冠疫苗將是人類史上最艱鉅接種計畫!專家:可能打兩劑才有抗體

又增2例!日本越南自台入境者驗出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