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專家指:壓力自殺平均醞釀2個月,5大關鍵別忽視

iStock-898291760
台大生期中考周短短5天,就傳出3起學生跳樓、上吊尋短案件,讓大眾關注到青少年的自殺問題。台灣2019年自殺通報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有自殺企圖必須送醫。近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也逐年上升,值得社會關注。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曾表示,台灣自殺死亡率從2006年最高峰後逐年下降,並於2010年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持續至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9年下降至3864人,顯示自殺防治工作的成效,也傳達「自殺是能夠預防」的重要概念。 但與2018年相比,2019年的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增加47人,成長約22.4%。「青少年是國家未來主人翁,我們一定要守住他。」李明濱呼籲。

重大壓力自殺平均約累積1至2個月

2019年自殺企圖通報資料統計結果發現,與2018年相比,14歲以下及15至24歲自殺通報人次占率上升,其他年齡層則為下降。14歲以下及15至24歲的自殺企圖者中,除了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問題外,校園問題也是主要自殺原因,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為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文化環境等互動的結果。 李明濱指出,統計發現,若因重大壓力導致自殺,平均約需1至2個月;若因嚴重精神疾患導致自殺,過程可能也要1年,甚至15年。可見及早介入,大家同心協力,可避免憾事發生。

5大徵兆看出身邊人的自殺念頭

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大部分成功的自殺都有計畫的,且之前是有徵兆可循的,自殺者當中三分之二曾表達過自殺意念,三分之一曾有明顯的自殺企圖。
  1. 語言方面:藉由話語、文章、日記……等,表現出想死的念頭、常以死亡為話題或表示告別等。
  2. 心情方面:情緒低落,覺得絕望、孤寂、無助等或突然的情緒變化(如:嚴重憂鬱症者突然變得活潑開朗)。
  3. 想法方面:認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用」、「只要我消失,所有問題就會結束」、「沒有人能幫我」……等。
  4. 行為方面: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如:立遺囑、放棄財產、由開朗變退縮、與家人或外界關係變的疏離、淡漠、常獨自在危險地方徘徊(如:頂樓、海邊等)。有些自殺者會留下遺書,內容包括:要求原諒、譴責別人等。
  5. 外表方面:睡眠與飲食狀況混亂、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有憂鬱的徵兆。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研究:青少年常使用社交媒體增加憂鬱症機會!美國國衛院警示別一起床就滑手機 心理也需要新陳代謝! 顧好情緒不讓身體健康拉警報 糖尿病看血糖太晚了!醫呼籲:55%健檢者都有「胰島素阻抗」問題 雖然你因為憂鬱而暫時無法看到美好,但明天你一定可以再看到一次。
免付費安心專線 1925
免付費生命線 1995
張老師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