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週末醫學故事:酒精發明以前人類怎麼消毒?關鍵在氣味!
2020年以後的人們,出門的標準配備就是口罩、手套、酒精、乾洗手,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消毒,時不時還要在家裡做大消毒。只要聞到消毒水的味道,似乎就能夠讓人安心不少。其實,幾千年前的古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在疾病診斷還沒有正確的醫學理論知識作為輔佐的時候,「氣味」是很重要的判斷標準。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會透過患者的體味,來辨識疾病的類別,並制定治療方案。
不過,當時的治病方法就比較神奇一些,古人會透過香水來掩蓋「生病的味道」,以此來治療疾病。而日常的消毒工具,「味道」也成了第一考量。
硫磺是最早的消毒工具
古希臘時期最著名的「消毒產品」是硫磺。西元前800年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就有描述過,使用硫磺來煙燻房子,藉以達到消毒的效果。而到了西元4世紀,甚至有明文規定「處置病人的房間需要燃燒硫磺進行消毒。」
硫磺使用方便、味道強逼,燃燒或是煙燻的效果都不錯,效果足夠顯著,能夠讓人產生安全感。而且,在還沒有微生物觀念的古人來看,硫磺具有驅趕害蟲的效果,因此功效是足夠被人所信服的。一直到中世紀的歐洲,都還可以看到硫磺在瘟疫中扮演的角色。
古代宗教中的焚香、淨化,也是透過氣味的改變來達到去除邪惡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猶太教中,保持身體健康被看作是宗教的命令,而忽視健康則是罪過。古代猶太人的政府中沒有明確的公共衛生部門,病人都是交給祭司照顧的。
乾燥、焚燒也被視為有效的消毒途徑
處理屍體也被列入防止傳染病蔓延的方法之一。畢竟,屍體腐爛生蛆的樣子看上去真的很「有害」,因此長期以來,屍體都被認為是有毒有害物質傳播的主要途徑,
為了防止屍體腐爛,古埃及的居民因地制宜,選擇直接把屍體放到沙漠里幹燥。除了乾燥,古埃及人還會使用各種可能消毒的物質來沖洗浸泡屍體,棕櫚酒、醋、碳酸鈉、氯化鈉、樹脂和焦油之類的東西都曾經用來處理屍體。同樣這麼做的還有印第安人,他們沒有沙漠,就把屍體掛在大樹上,晾曬乾燥。
對於沒有條件「風乾屍體」的環境,掩埋和焚燒一直被認為是處理患病人類和動物屍體的最佳方法。法國曾經規定,死於流行疾病的動物或家畜不能隨意丟棄到垃圾箱或者河裡,需要運到專門的溝渠。」這些溝渠的位置、大小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果不按照規定辦事,就要被罰款。英國則規定,死於牛瘟的動物屍體必須在三個小時內掩埋。
在鼠疫、牛瘟的年代,人們並不知道這些流行病流行的實際原因,沒有具體的治療措施,更沒有疫苗,但是得益於這些略顯簡單的措施,並徹底執行,流行病都被控制住了。
看不見的小動物「微生物」終於被發現了!
從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懷疑,流行疾病和產生和某些「小動物」或生物體有關。西元1世紀,就有記載指出「在沼澤地裡可能存在著看不見的小動物,它們透過嘴巴或鼻子入侵人體,從而導致嚴重的疾病。」
在1668年出版的《昆蟲發生實驗》中,弗朗切斯科·雷迪(Francesco Redi)給裝肉的罐頭封上了蓋子,避免了肉的腐爛,證明了寄生於腐肉的蛆是由蠅卵產生的。隨後,果醬或其他食物表面上的黴菌被證明是空氣中的「小動物」產生的。人們還注意到,棉絮加紗布不僅能夠有效地除塵防沙,還能夠阻止「小動物」的入侵。
1675年,微生物學之父雷文虎克用自己製作的那些小鏡片,發現了平常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動物」,隨後,還發現了醋可以殺死這些小動物。人們開始意識到,氣味可能不是治療瘟疫的唯一辦法。而隨著對「小動物」生長環境、組成結構的深入了解,人類逐漸找到了更加有效的消毒劑。
第三類致癌物「苯酚」開啟了無菌手術時代
19世紀80年代,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用苯酚稀溶液噴撒了手術器械和手術接觸的皮膚,意外的避免了手術感染,開啟了無菌手術時代,苯酚也成為了第一種正式的消毒劑。
苯酚會導致細胞內成分被釋放,濃度較高的時候,還會導致細菌蛋白的變性和細胞膜溶解。但同時,由於苯酚對蛋白質的變性作用,苯酚及其蒸汽會腐蝕眼睛、皮膚和呼吸道,反覆或長期與苯酚接觸可能會引起皮膚炎,甚至引起二度和三度燒傷。2017年,苯酚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三類致癌物。
近代消毒工具不斷演進,唯有貫徹執行才能有強大效果
20世紀20年代,氯氧化劑開始進入市場。氯是電負性的,可以氧化肽鏈並使蛋白質變性。二氧化氯的消毒作用還包括改變大腸桿菌外膜的通透性,導致大量的K離子的洩露。
20年紀50年代,異丙醇和乙醇之類的醇類開始用於表面消毒。乙醇可以使細菌蛋白質變性失活,但是如果濃度太高,就會使細菌外層的蛋白質迅速脫水,形成一層堅固的包膜,反倒使消毒劑不好滲入細菌內部,影響了殺菌能力。實驗結果表明,75%的乙醇溶液殺菌效果更好。
過氧化氫消毒劑的出現代表了一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消毒技術的進步。過氧化氫就是俗稱的雙氧水,是一種強氧化劑,對蛋白質、脂分子和DNA都具有氧化作用,所以也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對病毒、細菌、酵母菌和細菌孢子都有不錯的表現。
消毒手法不斷在進步,不變的是,唯有積極配合,才能真正有消毒的功效。在疫情徹底結束之前,還是需要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夠達到「抗病毒」的效果。
文、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