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流傳著一個笑話-電梯門要關了,一名醫師急著要進電梯,你只要觀察這個醫師怎麼阻止電梯門關上,就知道他是外科醫師還是內科醫師。內科醫師會伸出手拉住門,而外科醫師會用頭阻止電梯門闔上。
這是內科醫師在嘲笑外科醫師工作不需靠腦袋的笑話,雖然有些不敬,但也側面反映出行業中內科外科「文人相輕」的事實。
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現代醫學界才有的問題,自古中西方皆有「揚內科、貶外科」的傾向,中國古代的知名醫者,除了三國時代幫助關羽治療箭傷的華佗,其他大部分都是以內科治療為主。而西方中古世紀時,執行外科手術的人甚至不是醫師,而是由「理髮師」兼任的。
手上沾血有損尊嚴、害怕瘋狂家屬報復 醫師普遍不願動手術
在那個時代,醫師間有一個普遍的想法,那就是「手上沾到血是有損尊嚴的」。而當時的內外科醫生之間的差距也是極大的,外科醫生不受人敬重,甚至不能得到大學中的教職,內科醫生卻可被尊為學會會員,能成為教皇和王公們的侍醫或在大學中主持講座。
所以醫師大多不肯降低身份去實施外科手術,於是這樣的「重擔」就落到了理髮師的肩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世紀的畫作中,理髮師的右手拿著剪刀,代表平時為人們理髮用;而左手拿的是比刮鬍子用的剃刀大得多的手術刀,那是幫顧客割除身上的痔、皮膚腫瘤等的工具。
另外一個讓中世紀醫師不願從事外科的原因,其實古今皆然,根據醫師作家蘇上豪的《開膛史》書中記述,中世紀外科執行者跟現在醫生一樣,都面臨著瘋狂病人家屬的報復的風險。當時就有規定,外科矯正手術必須是100%成功,否則如果手術失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話,那醫師就必須交由患者的親戚朋友處置。
理髮師負責當時流行的「放血」治療
1361年法國巴黎理髮師協會頒布規章,指出:「皇帝的第一位侍從理髮師掌管全巴黎市所有理髮師的業務」且是「國內所有理髮師和外科醫生的首腦」。從這則規章中可以看出,當時被理髮師一統的外科地位。
到了1365年巴黎已有40名理髮師出身的外科醫生。在英國,倫敦理髮師組成的行會脫離宗教後於1462年為愛德華四世認可,1540年亨利八世准許有證書的理髮師參加外科醫生協會。這些證據都表明了,理髮師的外科能力確實獲得了一定的認同。
當時的理髮師常進行「放血」治療,每逢春、秋兩季,許多人特別是有錢人,都要定期接受放血,以增強體質,適應即將來臨的氣候變化。放血術原來由醫生施行,後來改由理髮師承擔,這些理髮師通常跟著師傅學習7年,很少受過正規教育,有些甚至是文盲。由於理髮師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價格又比較便宜,所以吸引了很多人。
現代理髮廳招牌與「行醫」的典故有關
放血通常就在浴室中進行,病人先用溫水沐浴,使血液流動加快,這樣更容易放血。病人手中握著一根木棍,理髮師在要放血部位的上方纏上繃帶阻止血液流動,再用小刀割破隆起的血管,血就流出來了。
放血後,理髮師把繃帶洗乾淨,放在室外的柱子上晾曬。久而久之,這種在風中飄動的繃帶成了理髮師招攬生意的廣告。人們後來設計了一個招牌,紅白相間條紋螺旋狀纏繞在圓柱上,紅色條紋代表血液,白色條紋代表繃帶,圓柱代表病人手中握著的木棍,這也就是現代常見到的理髮廳招牌的典故。
大概到1700年左右,這種圓柱就成了理髮館的固定標識。由於理髮師社會地位低,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外科醫生不屑與他們為伍,外科醫師協會規定外科醫生的標識為紅白相間條紋,理髮師的標識則為藍白相間的條紋,以示區別。
其實,一直到上個世紀初,還有少數的理髮師在執行部分外科任務,不過這些人也隨著正規的醫療體制興起而逐漸被淘汰,理髮師終於可以好好專注在本業上。現在已經沒有「手上沾到血有損尊嚴」的說法,但是瘋狂家屬仍然是所有外科醫師的心頭大患,也期許未來人們能更加理性、法律也能夠更好的保護醫師不要老是被告、被打,相信也才有更多人願意投入外科,加速這個領域的進步。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