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前夕,除了送孩子兒童節禮物之外,也別忘了關心孩子的心情。兒童福利聯盟進行的「2021 疫情時代下台灣兒童幸福感調查」,與 2017 年的結果相比,幸福感下降,尤以 10 歲兒童「我喜歡我自己」這項退步最多。
10~12 歲兒童一週平均玩手遊 13 小時!
兒盟調查發現,1/5 的孩子沒有在「生活裡感到快樂」,而主要是因為學校氣氛、同儕互動、家人相處關係,還有休閒生活。像是從去年開始,因為疫情的關係,有 61% 兒童表示因為疫情可以去玩的地方變少、41% 孩子表示煩惱來源是 COVID-19 疫情,僅次於課業壓力(82.5%),也因為沒辦法出門,戶外活動時間變少,也讓孩子變得更憂鬱。
像是 10-12 歲兒童主要休閒類型只有 37.3% 的人是「運動類」,有 21.5% 是比較靜態的益智類,還有 19.8% 是藝文活動類。但進一步去看選擇「運動類」的兒童當中,有 33% 平均頻率未達到每週 2 次以上,遠低於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兒科醫學會的運動建議指標,更別說其他以靜態休閒活動為主的兒少,活動量明顯不足。
除了活動量不足,活動時間也不足夠,有 33% 的兒童煩惱休息與休閒時間不足,66.4% 的孩子晚上 7 點以後的時間才屬於自己,甚至有 1 成的孩子表示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也因為無法出門,變成休閒時間多半都在玩手遊,調查發現 10-12 歲兒童平均一周玩手遊 13 小時,12 歲玩的時間幾乎是 10 歲的兩倍,將近 16 個小時。
雖然爸媽們可能會罵孩子一直玩手遊,但是最根本的問題是孩子的自由時間太少,而自由活動的空間又因為疫情受限,沒有太多娛樂的狀況下,爸媽如果又不陪孩子,孩子就會選擇玩手遊來度過。
爸媽跟孩子相處時間太少,讓孩子無法感受親情
像是兒盟的調查也發現,雖然有 65% 的孩子平日跟家人相處有 3 小時以上,但有 15.5% 相處不到 1 小時,這短短的 1 小時要用餐、洗澡、盯功課,剩下可以互動的時間寥寥無幾。也難怪有 8.5% 感受不到跟家人相處的幸福時光,甚至有 19% 不覺得家長有聽進他們的心聲。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每年兒童節前夕,兒盟都會公布屬於台灣地區孩子的大調查,提醒大人世界能深入理解孩子的煩腦和需求,一起來想想我們可以再多做些什麼可以讓孩子更幸福?「雖然這一代的父母雖比過去更用心,幫小孩積極安排,但剩下太少時間陪伴、傾聽孩子,讓小孩空閒思考和做自己的機會越來越少。」
對於小學生來說,太多的安排並不一定好,尤其過去一年因為疫情,生活在口罩、酒精不離身的不確定性恐慌中,兒少可以出去休閒運動的空間又被限制,缺乏「玩、樂」的童年,也難怪越來越不幸福。白麗芳說,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鈣質,促進並刺激大腦內多巴胺的分泌和吸收,增加腦中的「快樂激素」,爸媽們在忙碌之餘,也可以規劃帶小孩出外活動、運動強身,也藉此增進家人相伴的幸福感!
愛孩子333
每天擁抱 30 秒、傾聽陪伴 30 分鐘、週三不加班。
透過擁抱這種肯定孩子的身體語言,以拉近親子間的距離;此外,亦增加傾聽陪伴孩子們的時間,記得在陪伴的同時,給予孩子正面的稱讚與鼓勵。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