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期本土個案數屢創新高,昨天更創上 333 例的高點,今天終於首見確診數下降至 24 0例,民眾關心是不是代表疫情已經到達高峰?專家坦言:「現在疫情才剛開始,後續才會慢慢呈現,且確診數值只是代表篩檢的進度,並非真實的情況。」
重症比例推算!社區至少 1400 名感染者
指揮中心回應先前一天最多檢驗量能最多一天是 1 萬 6 千,因應疫情期間檢驗量能已經擴充到2萬7千件,雖然經過大量的篩檢,但可能還有更多潛藏者還沒被抓出來。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舉例:「因為目前國內有 41 位重症患者,以重症 3% 來估算,社區可能還有 1400 名潛藏患者,現在疫情才剛開始還會再慢慢呈現。」
何美鄉認為:「目前已揪出的個案,還是 5 月 15 日提升警戒前的確診者,未來幾天還會出現幾百例本土確診的狀況。」也建議像是萬華、板橋疫情熱區因為篩檢出來陽性率高,代表檢驗量能還要再擴充,才能夠掌握真實狀況。
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也建議,目前已知道重災區在萬華,就應該提升篩檢量能,研究出地理位置相近的區域,同樣提高篩檢量,才有機會找出潛在的確診者。「過去美國就是周圍的篩檢做得比較慢,才會出現各區輪流爆發的問題。」他提醒。
一般高峰會出現在疫情爆發後 7 天出現
目前專家多數坦言很難預估高峰在什麼時候會出現,但以一般國外的經驗來看,正常高峰會出現在疫情爆發後7天左右!何美鄉說:「我們就快要看到了,7天高峰後之後到14天通常就不會再暴增,這波就差不多這樣,一星期過後如果確診數有慢慢變少的話就是疫情有比較趨緩的跡象。」
但確診數也有可能沒有下降,因為確診數有時僅代表每日的採檢進度,暫時無法反應真實的疫情狀況,有些患者可能只是還沒被抓出來,對於這樣疫情緊繃的狀態,何美鄉認為:「我們的目標不是歸零,因為沒辦法歸零了!」
詹長權也表示,現在民眾不要害怕找出來的數字很高,因為這些都是過去 2 週罹病的,當然是要儘速找出來,然後做好防堵,「以台北市為例,目前一天應該要可以做到 2000、 3000 個篩檢會比較足夠。」
無法再加零!只能降低醫療量能
何美鄉強調:「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就是以快速增加這波讓他趕快下降、趨緩,減低所有醫療單位的壓力,只有減低醫療的壓力才可以減低我們的死亡率。」
至於國內現在重症的比例是不是比較高?還無法判斷因為全貌還沒出現,因為前期一定是重症患者會被發現,輕症、無症狀的人較難發現,就容易在外繼續傳播,何美鄉強調:「重點會在這裡,因為後面一堆輕症、無症狀的人都在外面跑。」一定要減少人與人間接觸、傳播,疫情才有望2周內降溫。
文、王芊淩、林以璿/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