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全台約有近 40 萬人有心房顫動,此外,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心房顫動的比例也逐步升高,形成中風與猝死的健康未爆彈。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溫明賢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約有高達 3 分之 1 的患者為無症狀,若無提早治療,可能會有中風、心衰竭的可能,甚至引發猝死。
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中形成血栓流入大腦引發中風!
溫明賢醫師指出,心跳太慢或太快都屬於心律不整範疇,其中心室顫動、心室頻脈雖猝死率較高,但發生率不如心房顫動高。台灣已成為高齡社會,要特別注意年齡越高盛行率越高的心房顫動。
他表示,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臟就像發抖一般,無法正常規則跳動送出血液,當血液滯留在心房內,血栓出現的風險就會增加;當心跳恢復正常時,血栓很容易隨著血流到達腦部,導致嚴重腦中風或是增加猝死風險。
而猝死定義為在沒有外力傷害下,當人突然倒地並於 24 小時內死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醫師也分析常造成猝死的原因為:
- 冠狀動脈疾病
- 遺傳性心律不整
- 心臟衰竭及心肌病變
- 意外直接撞擊心臟
張坤正醫師指出,2016 年《Mayo Clinic Proceedings》醫學期刊中,一篇研究分析當時台中市 270 萬人,針對心因性猝死數據發現,約 19%與心律不整有關,在日本、韓國也有類似數字,都接近在 20%左右。
他說明,部分心律不整病患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患者很容易忽視自己有猝死風險,因此瞭解危險因子,自行初步評估,當自己符合高危險族群範疇時,建議馬上就醫檢查。
猝死常見 4 大危險因子
張坤正醫師指出,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五間醫學中心在 2021 年發表研究,發現猝死 4 大風險因子「SACAF」:
Sex(性別):男性風險較女性高
Age:年齡小於 65 歲
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曾有心血管病史風險
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罹患心房顫動者
滿足上述 4 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 VT/VF(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若患有心房顫動,相較一般人而言更有高達 2.6 倍的猝死機率。
易喘、頭暈、胸悶,應即時就醫診斷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表示,約 7 成心律不整患者,會有心悸、呼吸困難、容易喘、胸悶、頭暈等症狀,患者容易感到心跳與平時不同,這時只要及時就醫診斷,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就可以遠離猝死。
此外,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趙子凡醫師表示,80 歲以上年長者中,大約每 10 位就有 1 人有心房顫動,如果患者有其他慢性病,例如糖尿病與高血壓等,心房顫動危險性就越高。
他也分享臨床治療曾有一名 80 歲老伯伯,意外發生腦中風,到醫院做了多項檢測,也有使用心電圖,但沒有抓到陣發性心律不整證據,因此並未針對心房顫動服藥預防腦中風與治療心律不整。
沒想到僅半年時間,老伯伯再次腦中風,被緊急送醫治療後,醫療團隊與家屬決定將偵測時間拉長,才發現老伯伯有心房顫動,對此藥物改成抗凝血藥物及控制心房顫動症狀之藥物,對症下藥,老伯伯就再也沒有發生中風,遠離猝死危機。
趙子凡醫師提醒,心房顫動無症狀患者,發生腦中風危險與有症狀病患相同,因此發現自己有危險因子,一定要到醫院心臟內科接受檢查,如果發現自己常常心跳不規則忽快忽慢,要趕緊到醫院接受檢查。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胸悶、心悸當心為心房顫動!專家解析心房顫動症狀
運動過度也會心房顫動!強度過強恐心房纖維化,專家解析應注意事項
心房顫動造成「血栓」只要幾天!沒症狀中風風險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