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本土+ 33,875 比上週多25.2%!20歲女染疫猛爆性心肌炎死亡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 34,118 例確定病例,分別為 33,875 例本土個案及 243 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比上週增加六千多人,上升比例為 25.2%。」

今日新增 33,875 例本土病例,為 15,491 例男性、18,372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縣市分布為:

  • 縣市超過千例:新北市(7,415例),臺北市(4,317例),臺中市(3,990例),桃園市(3,536例),高雄市(2,710例),臺南市(2,074例),彰化縣(1,495例),新竹縣(1,086例)
  • 縣市超過百例:新竹市(965例),苗栗縣(915例),屏東縣(783例),雲林縣(684例),宜蘭縣(626例),花蓮縣(616例),基隆市(616例),南投縣(577例),嘉義縣(507例),嘉義市(377例),臺東縣(249例),澎湖縣(160例),金門縣(158例),連江縣(19例)。

今日新增3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3例具慢性病史、20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其中今日有兩例較年輕的死亡個案,分別都是為 20 多歲女性,皆打過三劑疫苗、都沒有慢性病史,其中一位被認定死因是「COVID-19 併敗血性休克及血小板低下」,另一位則被診斷為「心肌炎併休克」。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第ㄧ例個案在 8 月 22 日出現頭暈、畏寒、噁心、頭痛等症狀,8 月 23 日出現發燒快篩陽性,服用一般藥物症狀一度好轉。」但該個案在 8 月 27 日再度發燒,並出現嗜睡、意識改變等狀況,當天到急診收治住院但體溫高達 40.1 度,抽血檢查發現血小板低下,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腦下垂體中風合併腦內出血,經積極治療仍不幸於8月28日過世。

認定的死因是「COVID-19 併敗血性休克及血小板低下」,另也有腦下垂體中風合併出血,COVID-19和中風兩者可能是分開兩件事,其中嗜睡、意識改變症狀可能是因為腦下垂體中風出現。

另外,一名個案在 8 月 21 日因噁心、嘔吐、冒冷汗、全身無力、咳嗽等症狀到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心肌酵素升高,當天收治住院,入院後出現心因性休克、心臟收縮力弱等症狀,疑似心肌炎,檢查 PCR 陽性確診 Ct 值 18 。

治療期間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經積極治療仍病況惡化,不幸於 8 月 27 日過世,死因為心肌炎併休克以及 COVID-19,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猛爆性心肌炎。

今天新增一例兒童重症被診斷為 MIS-C,該個案為一名 9 歲女童,本身有先天性疾病但沒有接種疫苗,曾在 6 月 2 日確診,8 月 10 日起出現發燒、紅眼、食慾活力下降等症狀,8 月 18 日到急診 X 光顯示肺炎住院接受治療。住院後出現皮疹、結膜炎、草莓舌,腹痛、嘔吐等症狀,經過抽血檢查診斷 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後病況好轉,已於 8 月 25 日已經出院。

另外,今日新增24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3例男性、13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7例),菲律賓(7例),韓國、印尼及美國(各5例),泰國(3例),馬來西亞、香港及法國(各2例),奈及利亞、瑞士、土耳其、英國、柬埔寨、捷克、緬甸、中國、澳大利亞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17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2日至8月31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王芊淩/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次世代二價疫苗對疫情有哪些影響? 專家這樣解讀
印度 BA2.75 病例快速竄升!新變異株與 BA.5 有三大不同點
如何面對疫情下的焦慮與憂鬱?7招小方法快速緩解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