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廢水 2/輻射海產比農產品難防!中國、香港禁止日本海鮮進口,台灣該照做嗎?

根據現有數據指出,含氚核廢水對人體無害,但這項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廢水排放計畫,讓不少民眾擔心是否有未被淨化完全的放射性物質排出,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後被人類吃下肚?

雖然對於含氚核廢水的疑慮尚未釐清,目前包含中國、韓國、香港等鄰近各國除了對於核食品進行管制外,甚至還考慮不再進口日本海鮮和農產品,對於當地的日式餐廳的生意衝擊也很大。

輻射海產比農產品更難檢驗

對此,中華民國核醫學學會放射碘及同位素治療委員會委員姚珊汎從科學角度分析,國際上發生任何一起核災事故,放射性物質或多或少都會飄散到土壤、水源等自然環境中,導致農產品或養殖水產受到污染。此次日本福島事件,各國政府針對福島食品採取逐批檢驗,若測出農產品含輻射物質過高即退貨。

姚珊汎認為,農產品比漁產品還要好控管,「因為可以針對土壤或不同土地進行試驗,確保農作物沒有含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放射性物質。」

但核廢水排放對漁產品的影響比較難以評估的,因為大海不是養殖漁場,漁獲在捕撈的時候,很難進行特定海域進行抽查,加上洋流的影響及海洋生物對輻射物質的吸收狀況也不一。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的傳輸路徑。(圖片提供/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會)

如何確保這一季或單月所有的魚貨產品都安全無虞,目前在國際上進行批次檢驗,在人力和物力或篩選標準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有些國家,例如香港及中國,乾脆全部不進口,避免針對微量輻射對人體的健康產生爭議。

輻射海鮮抽查有 2 大難度

事實上,現在許多民眾最在乎的是,如何確保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是否被淨化乾淨,才排入大海?否則一旦含有放射性元素排入大海後,恐影響海洋生物及人類健康,因此如何驗收核廢水的安全性,是目前最大的爭議,這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攸關民眾生命安全。

針對日本含氚廢水排放,政府執行了哪些監測?(圖片提供/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會)

姚珊汎表示,輻射海鮮抽檢面臨 2 大困難:首先面臨的是核廢水淨化是否符合標準,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姚珊汎說明,「好比有一個水桶的水,可以取一小勺的樣品送驗,看看是不是符合淨化標準,但如果是多達百萬公噸的汙染水,要證明這桶水淨化後仍符合規範,檢查方式可能因此出現疑慮和誤差。」

再則,將稀釋後的核廢水排入大海後難以進行汙染監測。姚珊汎指出,例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就提到會在出海口 3 公里範圍抽樣做量品分析,確保這些汙染水是否造成大海汙染,但隨著洋流的循環與吹送,以及海洋生物的遷徙,其實很難做到精準檢驗。

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雖未限制日本核災縣市的食品、農產品及魚貨進口,僅針對這些地區進口的農產品和養殖水產進行檢驗,預計 8 月後會加強海產的檢驗。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對日本進口食品核輻射檢驗的結果,今年就有 2 起事件,分別於 6 月中旬,驗出愛知縣的越桔萃取物驗出銫-137 輻射,6 月下旬又有一批從日本鹿兒島進口的抹茶粉被驗出銫-137 殘留,兩者雖然都沒有超過輻射標準,但食藥署仍道德勸說,請業者退關。

林金富強調,未來食藥署仍會依 9 大類食物,如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茶類等不同風險,調整查驗頻率,嚴守國人食安。

如何檢測生物體中的氚含量?(圖片提供/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會)

建立海域輻射檢測與燈號警示

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對此整合跨部會,完成海域監測整備、生物氚檢測實驗室建置,檢測量能提升至每年 500 件、建立海域輻射背景資料庫,海水氚基線約 0.5 貝克/公升,並擴大海域海水取樣監測點至 107 點。

政府成立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隨時進行海水輻射監測與預報燈號,深綠燈為國際標準的 1/100 以下;淺綠燈為國際標準 1/10 至 1/100;而紅燈代表為國際標準的 1/10 以上,必要時進行干預。

農委會漁業署亦針對台灣常見洄游性魚類及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台的秋刀魚進行魚體檢測。目前沿近海漁產檢測量,112 年共計檢測 3000 件,針對北太平洋公海漁場採樣檢測,112 年共計檢測約 200 件。

日本進口食品放射性檢測則每年約 1.7 萬件,並增加水產食品、藻類抽樣與氚檢測每年 100 件,並持續進行沿岸生態樣本採樣與氚監測每年 144 件,希望透過加強海域監測,把關海域的輻射狀況。

台灣可於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會「含氚廢水」專區查詢台灣海域輻射監測狀況。(圖片提供/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會)

人體可容許微量放射性物質標準

另外行政院也成立食品輻射檢測國家隊,檢測量能達每年 7 萬件,進行日本進口水產食品、漁產檢測,食藥署以嚴格檢驗方式,嚴禁含有微量輻射的進口食品到台灣,消除民眾對食品安全的疑慮。

以碘-131、銫-134 、銫-137 等輻射物質為指標,並訂定核輻射含量的規範,對於檢驗超標的進口食物一律採取銷毀,若含有微量核輻射物質,則採取勸說退關的方式。

姚珊汎指出,以核輻射的半衰期模型與公式計算,若不小心吃進含有微量輻射物質的食物,對身體的危害並不大,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除此之外,原子能委員會也訂有官方指引,針對不同的輻射物質以及國民輻射劑量進行評估, 例如哪些放射線物質可以代謝、哪些無法代謝,訂定可以容忍且合理的標準,而不是一視同仁要求零檢出。

另外針對嬰幼兒對於輻射的標準也會比成人更加嚴格,目前台灣的法規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規定也較為嚴格,因此民眾不用過於擔心。

文/謝承恩、邱玉珍 編輯/賴以玲 圖/巫俊郡

1.資料來源:行政院原子核能委員會-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2.資料來源:原子核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即時掌握所在地的環境輻射
3.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食品輻射監測專區
4.資料來源-農業部漁業署-輻射監測專區

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1/史上最大規模核廢水排放對人體有害嗎?專家解析影響核食的 3 大放射性物質
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 2/輻射海產比農產品難防!中國、香港禁止日本海鮮進口,台灣該照做嗎?
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3/擔心輻射殘留需要做健康檢查嗎?醫揭做到 2 件事就能抵抗核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