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使用不銹鋼或不沾鍋煮菜、煎魚,甚至還會使用餐具來裝手搖飲、食物嗎?專家就要提醒,很多人在挑選餐具時,搞不清楚哪一個材質好?或因為愛惜鍋具,即使不沾塗層掉漆也不敢丟,而導致食安疑慮。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吳俊逸指出,來不鏽鋼及不沾鍋餐具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其實不鏽鋼的選擇就有很多種,有的是適合食用級容器,有的屬於醫療級容器,可以多加注意。
不鏽鋼俗稱「白鐵」,指的是在鐵中額外加入鉻、鎳、錳、鉬等元素所製作的合金。添加這些金屬能讓不鏽鋼的生鏽速度減緩,但不代表完全不會生鏽。
吳俊逸指出,市售不鏽鋼餐具材質包括有200、300和400等系列,最主要是內含鎳或錳的高低不同,其中主要能延緩生鏽的元素是「鉻」含量要達到11%以上才能延緩生鏽。
不過數字大小跟「不鏽」的品質沒有絕對相關性,介於中間的 304 和 316 等級等300系列的不鏽鋼,防鏽性質反而較好,較常用在與食品接觸的容器具,因此建議民眾優先挑選。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指出,烹飪時使用的鍋子材質也很重要,尤其是煎魚時,很多人會選擇不沾鍋,就怕魚皮在鍋子黏底,變成坑坑疤疤。
但常見的不沾鍋具外層淋膜塗層,塗層種類包含合成樹脂(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陶瓷(如二氧化鈦)或鈦金屬等,不同材質特點也不一樣。
其中合成樹脂的不沾性非常好,對冷、熱及化學高分子材料的穩定高,也常用於炊具及烤盤中;而陶瓷則是硬度高、不沾性差、不易刮傷;鈦金屬則以輕盈、導熱性快為優勢。
但食藥署提醒,使用不繡鋼及不沾鍋餐具應注意很多人會因為使用的鐵製鍋鏟使鍋面掉漆,或者使用鐵製及含鐵屑的菜瓜布刷洗,而吃進毒素,甚至就算鍋面破損也捨不得丟。
使用不沾鍋一定要注意鍋具製作過程中可能殘留油污或髒污,首次使用前及每次使用後應使用中性清潔劑搭配軟質海綿清洗乾淨。
另外很多人以為「煎魚前要熱鍋」才不會黏底,但其實不沾鍋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高溫空燒,避免讓鍋具毀損,同時要 定期汰換:如表面有凹陷、瑕疵或塗層破損應更換新品。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