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發生後,3/19、3/21 到 3/23 都有民眾進食後出現症狀,唯獨目前 3/20 當天仍無個案。北市衛生局說明,目前尚不確定後續是否會有 20 日的個案,但年齡、本身有無疾病與個人體質皆會影響。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持續延燒,截至 29 日為止,已累計 18 例相關個案,其中 2 人死亡、4 人在加護病房中,其餘人輕症已返家休養觀察。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指出,加護病房 4 位重症患者中,有 1 位目前病況惡化,有肝腎衰竭,還引發腦病變,醫療團隊仍在努力搶救。
寶林茶室累計 18 個案,3/20 仍無通報
另外,台北市今也新增 3 名個案,分別前往馬偕醫院、新光醫院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急診就診,目前皆已返家休養,屬於輕症。而在三軍總醫院治療的病患目前狀況有好轉跡象,各指數都有在慢慢下降,醫院也將持續密切觀察確保病人健康無虞。
不過仔細回首不適個案的蹤跡,發現自 3/19 開始,3/21 到 3/23 皆有出現個案,目前唯獨 3/20 當天沒有人通報不適。對此,陳彥元表示,仍不能確定未來都不會有 3/20 食用餐點的案例。再者,每個人對於毒性劑量的感受本就不同,包括體質、是否有疾病、年齡等都有影響。
舉例來說,若病患合併糖尿病,或本身免疫力不足,食物中毒對這類患者的殺傷力就很大,嚴重到需要葉克膜維持心肺功能,甚至進一步引發腦病變,但也許身體強健者,就沒有影響,只在門診就醫後便輕症回家觀察。以目前來看,3/20 那天無個案,可能只是湊巧,不建議有過多猜測。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會流行嗎?專家這樣看
至於有民眾也擔心米酵菌酸(邦克列酸)會進入台灣生態圈中,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台灣是第一次發生相關個案,以前並無類似案例,首次就如此嚴重,關鍵仍在於米製品或黑木耳是在「唐菖浦伯克氏菌」中發酵,而產生米酵菌酸。
因此,是否造成廣泛流行,仍需以環境採檢結果評估,並且回過頭來,由實驗室培養,才能確定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就與條件,造成有唐菖浦伯克氏菌的存在,並生成米酵菌酸。顏宗海說,可以確定的是,在事發後第一天就以到店家進行環境與食材的採樣,也建議檢驗米酵菌酸濃度才能有後續作為。
至於是否在未來會列為常規檢驗?陳彥元表示,此部分待與專家學者討論共識,目前尚不能定案,只是未來若有必要,也會將此納入考量。
圖、文/陳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