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隔閡怎麼破解?倫敦安養院「南丁格爾之家」這樣做!

找時間和年齡比自己大的人相處,比較容易當個老人實習生—各世代齊聚一堂的趨勢,也使得人們與年長者共處的機率變大。背後的原因,部分與經濟不景氣有關。現在有更多青壯年人口為了省房租,搬回家與父母同住。回家的確可能是噩夢一場,卻也有不少人順利多代同堂。同一家族的不同世代一起度假的可能性,近日達到史上新高。

此外,世代間如今擁有更多共通點,這也能幫上忙。《終極慢活》的作者卡爾‧歐諾黑表示,年輕時,父親似乎住在遙遠的銀河系:他和我們穿不同的衣服、聽不同的音樂、看不同的電視節目。「雖然我和兒子同樣也差30歲,但我們有比較共通的文化,一起運動,用Spotify聽一樣的樂團,都喜歡看影集《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父子說相同的俚語、同樣沒有iPhone就活不下去。就連我們的穿衣品味,也相像到可以換穿彼此的衣服和鞋子。難怪相較於過去的年代,今日的孩子比較願意和父母相處:現在的上下兩代比較不像異世界的不同人種,」他表示。

各地世代間的文化高牆正在倒下

近代的樂團老少都能有共鳴,如U2、Kiss、滾石(Rolling Stones)、球風火(Earth, Wind and Fire)。1970年代,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的壓軸表演者,平均年齡是25歲,今日則是41歲。美國音樂人伯特.巴哈拉赫(Burt Bacharach)更是在87歲那年,登上音樂節著名的金字塔舞台。電影與電視也一樣。《星際大戰》(Star Wars)與《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的觀眾橫跨各世代,1960年代高呼的「別信任何超過30歲的人」(Don’t trust anyone over 30!),如今看來是過時了。

近年來,儘管有老人不受選民歡迎的講法,西方年輕人依舊支持不認同傳統政治理念的候選人,即便那些候選人遠超過60歲也沒關係,例如美國的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英國的傑瑞米.柯賓(Jeremy Corbyn)、法國的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義大利的畢普.格里羅(Beppe Grillo)。

就連「酷」的定義,也不再那麼帶有年齡偏見。在過去,「老」帶有守舊的意涵,「酷」和「年輕」是一體的兩面,今日則未必如此。網路上5、60歲以上成功的生活風格網紅,受到所有年齡層的敬重。Instagram上的「銀髮熟男」,尤其受到25歲到34歲這個年齡層追捧。2017年,「最時髦人士」(Trending Top Most)全球最酷的十人榜單上,年紀最輕的35歲,最大的77歲。

倫敦安養院「南丁格爾之家」推翻世代藩籬

促進不同世代之間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從小有機會和長輩相處。倫敦安養院「南丁格爾之家」,就是一個好例子。3、4歲的小朋友永遠會碰到年長的院民,一起喝茶,共度說故事的互動時間。這些學齡前兒童的家人,許多兒童把這樣的交流當成填補祖父母的空缺。十幾個孩子與院民正在喝葡萄汁,唱歌慶祝猶太安息日的結束儀式(Havdalah)。3歲的瑪莎(Martha)每次都直接衝向90多歲的安娜(Anna),今天兩個人聊到要去剪頭髮的事。瑪莎說:「我的頭髮長了。」安娜摸了摸孩子亂翹的金髮,讚美:「妳的頭髮很漂亮。」安娜喃喃自語:「妳不會想到,我們兩個差了90歲。」

安娜接著問瑪莎,為什麼她的牛仔褲上有綠色顏料。瑪莎回答:「我們今天早上在畫畫,可是這不是綠色,這是藍色。」安娜大笑:「我的視力又出錯了。」甜甜的瑪莎諒解地看著安娜,轉過頭解釋:「人老了有時會看不清。」瑪莎把手疊在安娜手上。

南丁格爾之家跨世代相處時間的負責人是朱蒂絲.艾許-霍洛華茲(Judith Ish-Horowicz)。她很訝異,就連年齡最小的孩子,也一下就發現院內長者有障礙的地方。小朋友記得哪位爺爺、奶奶的手或腳會痛,誰重聽或站不起來,誰會遊戲玩到一半打瞌睡。「孩子們不但不會嘲笑或躲開這樣的長輩,還會接納並提供協助,這是完美的兩步驟年齡歧視解藥,」艾許-霍洛華茲指出。

艾許-霍洛華茲表示:「孩子學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人在每個年齡都有不同的情況。孩子因為來到這裡,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他們知道在生命旅程中,變老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他們以大量的同理心與直覺回應。」

不過還是要提醒,研究顯示,如果世代間是一對一的交流,年齡歧視會比較快消失。如果是團體,時間則比較長。也就是說,不能只是把不同年齡的人湊在一起,就期待大家會和樂融融:必須有人出來指揮、引導,訂定基本原則,否則就算是再好的計畫也會失敗。

-本文節錄自《終極慢活:現在是當老人最好的時代》,大塊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推動老幼共學 高雄大同福樂學堂把日照變成「快樂上學」!

長照就是躺在家沒尊嚴?錯!中風奶奶積極復健圓出國旅遊夢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