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台灣防疫效果登權威期刊!讚揚「超前部署」受國際好評

面對武漢肺炎來勢洶洶,許多國家已淪陷,台灣第一時間不敢大意,以「超前部署」面對疫情變化時刻,受國際好評。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於當地時間3日刊登一篇論文,肯定台灣對疫情的因應之道,認為台灣的防疫經驗可供國際效仿,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也表示:「謝謝作者讓大家知道在防疫上台灣的努力。」

國際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一篇「台灣面對COVID-19的因應之道」,內容提及國內大數據的分析、新科技及主動篩檢三大項防疫措施,原本國際預估台灣應該是受創第二高的國家,但至4日最新數據顯示,國內確診42例在國際間排名落在第16位。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文章翻譯摘要如下: 

標題:台灣對武漢肺炎的因應

台灣緊鄰中國,而且2300萬人口中,有85萬人住在中國,有40萬人在中國工作。而台灣自2003年發生SARS之後,就對中國來的傳染病保持高度警戒, 這一次碰上武漢肺炎,若能理解台灣快速採取措施,而且評估政策有效性來預防大規模傳染的方法,對其他國家來說具有啟發性 。

在武肺疫情於農曆年間爆發時,台灣快速動員並制定方法進行識別、控制和資源分配,包括利用健保數據和移民數據,開始建構大數據資料分析,從旅遊史和就醫史來追蹤病例。此外,台灣也利用新科技,包括QR code掃描和網路通報旅遊史及健康狀況,以及航班史與過去14天旅遊史,來分類旅遊者的感染風險。屬於感染風險低的族群,則利用簡訊來完成健康申報,以利加速通關。屬於高風險族群,則要求在家隔離,且利用手機追蹤,以確保他們都有在家隔離。

此外,台灣當局也主動找出潛在患者,過濾當中患有嚴重呼吸道症狀、且流感檢測呈陰性者,再進一步進行武肺檢驗,台灣就在113例中,發現了1例。而台灣也設立了1922專線,讓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能主動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官莊人祥說明:「文章作者為史丹福大學副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裡面主要針對大數據的分析、新科技及主動篩檢三大項防疫措施介紹,希望藉由台灣經驗給其它國家一些未來應變指引。」這樣一篇論文,彷彿也替指揮中心打了一劑強心針。

陳時中坦言:「現在挑戰越來越多,當34例變成一個院內感染,一方面擔心醫院感染擴大,而相關單位已經把院內疫情阻絕在方塊內,並且都清空、消毒,之後防疫手段和策略也不會改變。」

參考資料

Response to COVID-19 in TaiwanBig Data Analytics, New Technology, and Proactive Testing

圖、文/王芊淩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疫情專區不斷更新

WHO警告:新冠肺炎跟流感有4點不一樣!呼籲各國增產口罩

武漢肺炎/似流感又可能無症狀!一分鐘內了解5大新冠病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