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趨緩,但5月7日時公布的案440,是一名20多歲女性,原本在卡達就已經確診、接受治療,二採陰性出院之後又隔離了14天才回到台灣,沒想到回到台灣之後又出現症狀、又再度確診,成為台灣「復陽」案例的第5例。
台灣已經有5例「復陽」!張上淳:新冠病毒特性導致,但傳染性低
4月27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在4月27日的記者會上透露,有1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在3採陰解隔離出院後,又因為胸口不舒服而就診,採檢後發現非常、非常弱的陽性反應,又讓該個案回醫院隔離治療。
但張上淳跟專家小組都認為,確診者在快要痊癒的時候,時陰、時陽的狀況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現在台灣是規定要三採陰才能出院,但有不少人是2採陰之後又出現陽性,導致有人隔離60天以上才出院,但通常這種情況傳染力低。
5月5日
在5月5日的記者會上,張上淳又表示,台灣還有3個個案在出院後又到醫院採檢,結果又介於「陰跟陽之間」,基本上檢測很不容易判讀,但還是認定「復陽」。
雖然案例增加,但張上淳認為,後期的病毒量非常低,基本上病患有些在前面的階段已經培養不出病毒,到後期幾乎都沒辦法培養病毒,所以不會有傳染的疑慮。而根據目前從韓國收集的資料,他們有100多位復陽的情況,但也都沒有傳染的情形。
但如果出院之後,還是有不舒服的狀況、或是出現症狀,也要再度採檢,張上淳說,因為病毒的特性,很容易「陰陰陽陽」,若有似無的階段,但對於週遭的人沒有任何威脅,只是採取高規格來處理。
5月7日
而5月7日的案例,就是案440,是一名20多歲女性,原本在卡達就已經確診、接受治療,二採陰性出院之後又隔離了14天才回到台灣,沒想到回到台灣之後又出現症狀、又再度確診,成為台灣「復陽」案例的第5例。
張上淳分析,如果是二次感染,病毒量應該要再出現一次高峰,但目前觀察起來沒有這樣的現象,推測也是在痊癒後有陰陰陽陽的反覆,不需要太在意;而這個個案二採陰性前都是在國外治療,所以這次採檢是第三次,應該不太算是「復陽」的案例。
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現在即使三採陰出院後,還是建議要自主健康管理14天,基本上都會只接觸家人,有症狀也要請他們趕快就醫,大家提高警覺性,不要標籤化這些患者,才能讓防疫堅持下去。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