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疫情能在短時間之內大爆發,最主要的就是高強度的「傳播力」加上「無症狀感染者」,而且疫情最開始,一直傳出隔離超過14天之後仍有傳播力、容易再度感染等研究;不過隨著病毒慢慢的變化,現在新加坡的最新研究則發現,在新冠肺炎患病第11天後,病毒無法被分離或培養出來,可以說「沒有傳染力」。
研究團隊分析了新加坡當地73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數據,加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研究共同參照,歸納出幾個重點:
-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大約是5.2天。
- 感染新冠肺炎後,前期症狀發作大約會持續5.8天。
- 感染力估計在症狀發作前2~3天就開始,但在7天內會下降。
- 5天內追查接觸者,可能會發現許多新感染者,但超過5天沒有出現,再出現的機率很小。
而研究團隊分析所有新冠肺炎的患者,在發病時30%鼻咽PCR拭子會是陰性,第21天則上升到68%,第28天上升到88%,第33天上升到95%;意思是說,大約需要超過1個月的時間,診斷才能顯示陰性。
不過雖然要檢測陰性的時間,需要大約1個月,隔離、解除隔離的政策也是以這個為標準,研究團隊卻表示,「PCR檢測病毒RNA為陽性,並不等同於『傳染性』或『身上帶有活病毒』」,事實上,在11天之後,實驗室培養分離出來的病毒,就無法培養,代表患者身上已經沒有活病毒,也不會再有傳染性。
研究還引用了1篇德國的研究來支持其研究結果,該片德國的研究發現,患者在出現症狀的第1週內具有高度傳染性,在症狀出現的第一週,從病患的喉嚨和肺部標本中培養出「感染性病毒」,但在第8天後,沒有一個是感染性病毒,儘管測到的病毒量很高。
檢測到的是「死病毒」,還是活病毒根本躲起來?
不過中研院院士、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會變得像C肝病毒,潛藏在身體裡面。」所以檢測不到活病毒,或許是因為體液中的病毒的確是死病毒,但活病毒跑到某些器官中躲起來,所以透過PCR檢測、或是血液檢測是找不到的。
但現在對於新冠病毒的研究還在進行中,所有的研究都只是「皮毛」,再加上冠狀病毒的變異速度很快,很可能才做完一份研究,這個病毒就已經變得不一樣了,所以賴明詔也感嘆,「冠狀病毒永遠比冠狀病毒學家聰明。」
所以在有些疫情逐漸趨緩的國家中,或是醫療體系不堪負荷的國家中,看到新加坡的研究,認為可以讓隔離的天數縮短,以便減輕負擔,以及逐步開放回到正常生活;但對於疫情尚在可控範圍內的台灣,則可能還需要保守一些,多投入更多的研究,才能知道這個病毒最終會帶來什麼樣子。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口罩自由買賣傳漲價!實名制第九波「續購」已開始,6/1全面預購別錯過